
作者:黄学规
页数:30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080655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笔者从1999年至2003年陆续出版了《挫折与人生》、《人格与人生》、《审美与人生》人生心理修养三部曲之后,著名教育家李燕杰教授说:“黄学规教授从事高等教育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创造性地把心育、德育、美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十分佩服黄学规教授的胆识,他既研究《挫折与人生》,又研究《人格与人生》,今天又在研究《审美与人生》,他这三部曲,堪称是步步高,是一部教育史诗,是一种关于人生教育的递进。”
作者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育一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心理素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人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审美的人生把现实的人生升华为艺术的人生、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心理教育是“三育一体化”教育的基础,人格教育是“三育一体化”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是“三育一体化”教育的升华。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从内容上来说是相互联系的,从层次上来说是逐步递进的。
作者简介
黄学规,1940年生。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最高奖“铸魂金杯奖”获得者。现任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会员、浙江财经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代表作有《挫折与人生》、《人格与人生》、《审美与人生》心理修养三部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领域把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三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关资料
第一章 心理学与人生的危机
第一节 心理学——一切教育的科学基础
人作为一个自然界的实体,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而形成的,而作为社会的人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既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发展着,又受人类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人表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古希腊的哲人提出:认识你自己!我们了解人类自己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人类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利用的有效途径是:掌握了解人类的工具——心理学。
“心理学”一词出自古希腊语“psyche”和“logos”。“psyche”,意思是思维、灵魂或精神,“logos”,意思是认识或研究,人们把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成了“psychology”。这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灵魂的科学——一直沿袭到l9世纪晚期。
19世纪末,心理学才获得了新的含义和新的形态。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最早设立心理实验室,从事心理学的研究,一般公认这是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崭新的心理学效法已有的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来铸造自己,采取了严格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这样,一门新的现代心理学就建立起来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现象及其过程的科学,是一项致力于造福人类的事业。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自己的行为?无论是哪一门科学,从它的研究目的看,大致都可以分为纯理论与实际应用两个方向。
纯理论科学的研究,通常根据两种基本假设:其一,宇宙间事物的变化是有秩序有规律的;其二,其秩序与规律的背后存在着某些原理原则。心理学家们采用了同样的观念。他们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也是有原理原则可循的,因而他们借用了一般科学的方法,搜集资料,发现事实,以期在复杂的行为变化中获得原理原则,从而建立系统的行为理论。
实际应用上的目的,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有关行为上的问题。这种尝试,在古代的教育中早已开始。教育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有计划地改变学生的行为。因而对什么样的人施以什么样的教育,用什么方法教什么教材,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练习最为有效等问题,都与学生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所谓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早已成为教学上的基本原则,而个别差异的鉴定就必须依赖于心理学上的科学方法。因此,自从科学的心理学兴起之后,心理学就成为一切教育的科学基础。
人类的行为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协助解决。例如,近年来世界各
目录
第一节 心理学——一切教育的科学基础
第二节 人类最严重的灾难:心理危机
第三节 史罗里·布洛尼克博士谈人生的危机
第二章 人生挫折的普遍性与钝感力
第一节 人人在摸索中都要走一段黑暗的路
第二节 勇于从苦难之中走出来
第三节 渡边淳一博士谈人生钝感力
第三章 大学生的常见挫折与挫折效应
第一节 大学阶段是挫折频繁发生的时期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
第三节 情绪性反应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挫折的归因、防卫与超越
第一节 正确归因是战胜挫折的基础
第二节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三节 战胜挫折的四大关键
第五章 人格塑造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教育
第二节 奥尔波特、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第三节 完善人格是人生发展的需要
第四节 人格在应对挫折和磨难中的作用
第六章 人生是在交往中度过的
第一节 人与人要彼此热爱
第二节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善于沟通和合作
第三节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一般性因素
第五节 人际吸引的根本性因素
第六节 关于人际交往中美的形象
第七章 爱情是灵与肉的统一
第一节 爱情是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特点
第三节 恋爱的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
第四节 爱情是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
第五节 面对失恋的理智美
第六节 别让爱情的火焰任意燃烧
第七节 关于“性解放”
第八节 中国人择偶标准的变化
第九节 爱情是一种美的精神现象
第八章 生命的磁针永远指向幸福
第一节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渴望
第二节 关于财富与幸福有何种关联的探讨
第三节 财富最大化与幸福最大化
第四节 德谟克利特与苏格拉底的幸福观
第五节 21世纪:美国富豪引领乐善好施
第六节 幸福是一种境界
第七节 提高幸福感的五种因素
第九章 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一节 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
第二节 审美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第三节 论人的美
第四节 现实是美丑杂陈的世界
第五节 大爱孕育大美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心育、德育、美育“三育一体化”教育方法述评
“三育一体化”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创新
“三育一体化”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后记
节选
《心理修养导论》作者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育一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心理素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人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审美的人生把现实的人生升华为艺术的人生、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心理教育是“三育一体化”教育的基础,人格教育是“三育一体化”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是“三育一体化”教育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