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赣南围屋传统营造技艺

封面

作者:肖发标 钟莉清

页数:178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37836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为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涵盖全国各地、各民族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类型及营造技艺流派,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填补了建筑营造研究领域的空白,将会有力地促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
本书根据赣南围屋营造技艺的特点,介绍其类型与建筑布局、分布区域、营造历史、建筑材料和工具、传统装修技艺、传统营造习俗和文化信仰、历史传承等内容,让读者全面了解赣南围屋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营造技艺特点,深化传统建筑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

作者简介

刘托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艺美术馆原常务副馆长,博士生导师。参与了《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学大系》等大型国家重点项目的撰写工作,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数十篇有关传统建筑方面的专业论文。
肖发标编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主任,文博研究馆员。已出版个人专著4本,发表文章50多篇,并参与《江西艺术史》《江西藏瓷全集》《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江西卷》、《中国民族建筑类型大全》等8本大型图书的编纂工作。2013年被文化部办公厅评为全国十大艺德楷模,2014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2018年被江西省社联聘为首届省情研究特约研究员。2007-2012年,主持江西省为期五年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钟莉清编著,江西省龙南市文化馆馆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坚持收集、整理与挖掘客家民俗资料,致力于弘扬传统客家文化。摄影、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展览中入展,代表作品有专著《客家传统织布技艺》、摄影作品《我在关西围听见斑鸠叫》。在《赣南日报》《江西非遗》《山海经》《魅力中国》等发表文章论文数篇。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古人科技和艺术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其传承发展至今,却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境地。本项目是在我国大力开展非物质保护工作的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保护传统建筑的核心内容,虽然传统建筑的许多做法已经失传,但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中国各地沿用,并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传承下来,成为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营造技艺的系统整理和记录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第一辑已出版 10 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二辑共 10 个项目,使这套书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示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文化,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深化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研究,填补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领域的学术空白,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物质文化的传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赣南围屋的类型与建筑布局
第一节 关于赣南围屋的研究
第二节 赣南围屋民居的类型
第三节 赣南围屋的建筑布局

第二章 赣南客家围屋的分布地域
第一节 谁是“客家”
第二节 客家的分布地域
第三节 客家的形成
第四节 赣南客家围屋的分布

第三章 赣南围屋的营造历史
第一节 明代赣南围屋的创始形态
第二节 清代赣南围屋的发展

第四章 赣南围屋的建筑材料与工具
第一节 赣南围屋的建筑材料
第二节 赣南围屋的建造工具
第三节 赣南围屋的建筑匠作与营造分工

第五章 赣南围屋的传统营造技艺
第一节 准备工作与基础技艺
第二节 门窗与枪眼建造技艺
第三节 墙体建造技艺
第四节 木架构建筑技艺
第五节 屋面与檐口建造技艺
第六节 地面铺装技艺
第七节 给排水与周边环境建筑技艺

第六章 赣南围屋的传统装修技艺
第一节 木雕技艺
第二节 砖雕技艺
第三节 石雕技艺
第四节 彩绘技艺

第七章 赣南围屋的传统营造习俗与文化信仰
第一节 赣南围屋的传统营造习俗
第二节 赣南围屋的传统文化信仰

第八章 赣南围屋的衰落与营造技艺的传承
第一节 赣南围屋的衰落
第二节 赣南围屋建筑的保护
第三节 赣南围屋营造技艺的传承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赣南围屋传统营造技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