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认知语言学教程

封面

作者:王寅

页数:46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13226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梳理了20世纪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TG)、雷科夫等的认知语言学(CL),语言学研究就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此基础上,笔者围绕狭义认知语言学的权宜定义,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其理论取向和研究方法:以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着力寻求语言表达(主要为汉语和英语)背后的认知方式[包括:感知体验、范畴化、概念化、意象图式、认知模型(CM、ICM、ECM、框架、概念整合等)、识解(突显、详略度、图形-背景、视角)、隐喻转喻、像似性、激活、关联等],且尝试通过它们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

作者简介

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和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

本书特色

本教材梳理了20世纪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TG)、雷科夫等的认知语言学(CL),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此基础上,笔者围绕狭义认知语言学的权宜定义,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其理论取向和研究方法:以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着力寻求语言表达(主要为汉语和英语)背后的认知方式[包括:感知体验、范畴化、概念化、意象图式、认知模型(CM、ICM、ECM、框架、概念整合等)、识解(突显、详略度、图形-背景、视角)、隐喻转喻、像似性、激活、关联等],且尝试通过它们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西方20世纪的三场语言学革命 1

第一节 序 言 1

第二节 首场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 2

第三节 第二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4

第四节 功能派问世:(系统)功能学派理论溯源 6

第五节 第三场革命:认知语言学横空出世 9

第六节 当今人文学科前沿之我见 11

第二章 认知研究简介 14

第一节 认知、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 14

第二节 两代认知科学 24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主要语言学派 32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40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40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 47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 53

第四章 范畴化与原型理论(上) 69

第一节 范畴与范畴化 70

第二节 范畴三论 75

第三节 经典范畴论与原型(图式)范畴论的区分 88

第五章 范畴化与原型理论(下) 101

第四节 范畴化的基本层次 101

第五节 范畴的上义层次和下义层次 103

第六节 原型(图式)范畴论的解释力 106

第七节 原型(图式)范畴论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 114

第六章 意象图式 130

第一节 详析认知过程 130

第二节 意象图式概述 132

第三节 “OVER、ON、上”的意象图式与语义分析 138

第四节 动觉意象图式与空间化形式解释 144

第五节 意象图式与句法构式 148

第七章 认知模型理论 15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55

第二节 心智空间和概念整合 162

第三节 ICM与语义理解 169

第四节 ICM与转喻 179

第八章 事件域认知模型 183

第一节 事件域认知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 183

第二节 解释基本句法构式的成因 185

第三节 兼顾线性与层级分析 188

第四节 兼顾动态与静态分析 188

第五节 缺省信息与转喻机制 189

第六节 间接言语行为 190

第七节 词性转换 192

第八节 转喻的体认基础 192

第九节 词义变化方式 192

第十节 反义同词现象 194

第十一节 结 语 198

第九章 认知语义学 200

第一节 语义研究简史 200

第二节 语义外在论与语义内在论 206

第三节 认知语义学主要内容 213

第四节 结 语 228

第十章 认知语篇研究(上) 231

第一节 语篇研究简介 231

第二节 衔接与连贯 237

第三节 认知世界与语篇连贯 242

第十一章 认知语篇研究(中) 260

第四节 连贯性的条件 260

第五节 连贯性的认知基础与具体方式 262

第六节 认知参照点与语篇连贯 268

第十二章 认知语篇研究(下) 281

第七节 核心句型 281

第八节 话题与述题 284

第九节 核心句型的解释力 287

第十节 基于ISVO的现代汉语句型调查与分析 293

第十一节 话题统领性与语篇连贯 295

第十三章 隐喻认知理论(上) 299

第一节 隐喻的性质和定义 299

第二节 隐喻的分类 303

第三节 语音隐喻 322

第十四章 隐喻认知理论(中) 338

第四节 语法隐喻 338

第五节 隐喻的特点 345

第十五章 隐喻认知理论(下) 361

第六节 隐喻的产生原因及其功能 361

第七节 隐喻的工作机制及理解过程 363

第八节 中西隐喻研究对比 373

第九节 隐喻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381

第十六章 语言符号像似性 389

第一节 像似性的狭义和广义理解 390

第二节 像似性与任意性争论简史 394

第三节 任意性与像似性的哲学基础 407

第四节 单层面与多层面 410

第五节 描写性与解释性 412

第六节 理论性与实践性 414

第七节 像似性辩证观与任意性支配观 416

第八节 结 语 419

第十七章 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 421

第一节 认知对比语言学 421

第二节 学位论文两要素:论点和论据 422

第三节 认知对比研究举例 429

第四节 结 语 436

第十八章 认知语言学之不足 438

主要参考书目 44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认知语言学教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