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富坤
页数:419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424253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外治疗法操作实务》作者多年来对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尤其对多种民间濒临消失的外治疗法,进行大量挖掘整理以及临床验证,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与保护。 《中医外治疗法操作实务》对常见外治疗法及一些临床应用很少或不用的外治疗法操作进行了尝试性规范,以利于医院中医科室、教学、培训应用规范的需求,充分体现其“简、便、宜”的学习、应用、操作特点。 外治方法虽简单易行,但若操作不当,依然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一些常见的如拔罐、火疗、热敷热熨、艾灸等,临床时常出现烫伤现象,甚至引起火灾的情况,不容忽视,极需规范,如何正确的施行外治以达很大疗效和最小副作用(尤其是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临床相关的有较高价值的经验操作规范非常缺乏,外治专著非常多,但多以功效和适用证介绍为主,较为系统的操作规范流程的专著比较少,尤其对一些非常有临床价值的或者濒临失传的外治疗法操作就更少,甚至无处可查并不鲜见,因此《中医外治疗法操作实务》的编辑旨在为初学者、临床中医外治工作者、中医医学院校师生,提供一个论述较为全面的外治方法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填补这方面空白,希望能够对中医科室、临床教学、培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外治疗法疗效做前期探索工作。
目录
第一章 针刺类技术操作
概述
第一节 毫针
第二节 粗针
第三节 芒针
第四节 蟒针
第五节 锋钩针
第六节 齿钩针
第七节 火针技术操作
第八节 小针刀
第九节 铍针
第十节 松筋针
第十一节 自血疗法
第十二节 放血疗法
第十三节 三棱针
第十四节 浮针
第十五节 缇针
第十六节 镵针
第十七节 皮内针
第十八节 梅花针
第十九节 苗医弩药针
第二十节 割治疗法
第二十一节 水针
第二十二节 磁圆梅针
第二十三节 穴位埋线
第二十四节 圆利针
第二章 泥疗、土疗操作
概述
第一节 土疗热敷
第二节 湿泥热敷
第三节 湿泥冷敷
第四节 湿泥面部美容
第五节 蜂蜡药泥热敷
第六节 扑灰碗法
第三章 传统按摩器械操作
……
下篇 常见病症的外治疗法
节选
《中医外治疗法操作实务》: (4)反挑式:是执笔式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挑开,以免损伤深部组织。操作时先刺入,动点在手指。用于切开脓肿,适合于“剑”式铍针等。 2.常见进针操作手法传统铍针(“剑、铲型”)操作基本是皮肤组织或浅筋膜间的浅表操作,其操作手法单一,有刺、割、挑、切等。 三、现代微铍针操作 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的微铍针,根据部位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法施术。 1.进针 微铍针为斜刃面,尖且刃面锋利,轻力即可透皮而人,一般无麻醉辅助,操作以准、快为佳。 常见持针方式如下: 微铍针现在临床可见一种似如毫针针体,尖为斜刃;一种是针柄直径在5mm左右。长3-5cm的圆柱柄,针柄前延伸为细长斜刃针,长度半寸至三寸。二者均可采用常见如下四种执针方式: (1)夹持进针法:刺手拇、食二指夹持针体下端,露出铍针前端,适合于细柄。 (2)夹压进针法:用刺手拇指与中指夹持针体,食指压针尾,适合于细柄。 (3)夹持针柄式进针法:微铍针粗柄者,可利于拇指和食指夹持,针体过长可以中指抵住,保持稳定性。 (4)固定皮部进针法:皮肤松弛部绷紧固定皮部有利于进针,有些患者仍需用押手食指、中指绷紧铲剥部位皮肤,如果针对瘢痕疙瘩的松解则要固定好其在~个容易操作的部位,配合铍针治疗。 常见进针操作手法如下: 微铍针为斜刃面,尖且刃面锋利,轻力即可透皮而入,因此操作要稳健,根据施术部位不同,选择合适角度进针,适当的技法松解粘连,总结如下: (1)点刺法:刺手一手拇食指捏住针柄,押手拇食指用无菌干棉球或无菌纱布块捏住针体,针尖对准皮肤十字压痕的中心,双手骤然向下,使铍针快速穿过皮肤,当铍针穿过皮下时,针尖的阻力较小,进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当针尖刺到深筋膜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持针的手下会有种抵抗感。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松解针法。 (2)弹刺法:刺手一手捏住套有塑料套管针的针体,针尖对准十字压痕的中点,垂直下压套管,押手拇、中指端相对,中指指甲对准针尾,用力弹击露在套管外的针尾,使其瞬间穿过皮肤,然后取下套管,再逐层进针。 2.进针角度 微铍针进针角度与小针刀有相似之处,根据不同部位、痛点、筋结部位、瘢痕特点,选择不同成角进刀,可直、可斜、可平。 3.针感与行针 微铍针具有刺、铲、割、切、划等技术操作要点,较针类针感不同,表现为疼痛或剧烈疼痛,同圆形针针刺得气有很大区别,应注意区分。微铍针的行针主要要点就是松解,松解的目的是减低皮神经通过的周围筋膜张力和筋膜间室内压力。所以针刺的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达肌层,这样可以避免出血及减少术后反应。临床上现在常用的几种松解法如下: (1)一点式松解:适用于痛点局限,定位准确的病例。铍针的尖端穿过筋膜即可,患者的局部疼痛常随之消失。 (2)多点式松解:适用于痛点局限但定位较模糊的病例,当铍针的尖端穿过筋膜后,轻轻上提,将针退出筋膜至皮下,稍微改变进针角度,再穿过筋膜层,可如此重复3~5次。 (3)线式松解:适用于疼痛范围较大,病程较长,筋膜肥厚且肌肉张力较高的病例。线式松解其实就是沿一个方向的反复连续点刺,形成一条0.5-0.7cm的筋膜裂隙。 4.留针 微铍针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疗效选择快出针或留针,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即可出针,快速出针也易减轻患者疼痛和紧张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