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生态文明理念之建构及中国对策研究——基于WTO法理框架

封面

作者:姜作利

页数:28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4620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WTO法理框架中生态文明理念的缺失、中西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WTO法理框架中生态文明理念建构的正当性及中国对策、WTO争端解决机构对贸易环境问题的协调与评述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本书在国际国内首次对WTO面临的危机进行深入剖析,追根寻源,结合当今世界多边环境条约的相关规定及WTO案例,深刻揭示了WTO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先天不足。

作者简介

姜作利,男,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小组成员、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专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家及中国司法部和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等职务。精通英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多种语言,曾多次应邀赴WTO、WIPO、联合国UNCITRAL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国家高校开会和授课。1995—1998年,作为国家公派学者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留学。2004—2005年,在英国巴斯大学做研究工作。曾主持我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司法部、教育部、山东省社会科学及山东大学等重大和一般项目多项,出版专著7部、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90年开始系统研究WTO法,主攻WTO法与发展中国家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关于国际贸易法统一化等问题。

目录

导 论

第一编 WTO法理框架中生态文明理念的缺失

第一章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对WTO法律体制的挑战 í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特征 í

第二节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特征 í

第三节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根源的主要理论 í

第四节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与WTO法律体制 í

本章小结 í

第二章 WTO协定中对环境问题的协调与窘境 í

第一节 WTO的宗旨与环境问题 í

第二节 建立WTO协定序言与环境问题 í

第三节 GATT第20条例外与环境问题 í

第四节 WTO相关协定与环境问题 í

本章小结 í

第三章 WTO法与经济正义 í

第一节 经济正义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í

第二节 经济正义中的生产正义 í

第三节 经济正义中的消费正义 í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与经济正义 í

本章小结 í

第四章 WTO法理框架中生态文明理念的缺失 í

第一节 WTO法理框架中法律正义原则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í

第二节 WTO法理框架中法律正义原则依据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í

第三节 WTO法理框架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缺陷 í

第四节 WTO法理框架中人权保护的缺失 í

本章小结 íお

第二编 中西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理念 í

第一节 孔子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í

第二节 孟子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í

第三节 荀子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í

第四节 老子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í

本章小结 í

第六章 西方文化中的非人类中心论 í

第一节 动物权利论 í

第二节 生物中心论 í

第三节 自然价值论 í

本章小结 íお

第三编 WTO法理框架中生态文明理念建构的正当性及中国对策

第七章 当今世界多边环境条约中关于贸易发展中的生态文明趋势 í

第一节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í

第二节 《京都议定书》 í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公约》 í

第四节 《蒙特利尔议定书》 í

第五节 《斯德哥尔摩公约》 í

第六节 多边环境条约与WTO的冲突 í

本章小结 í

第八章 国外及中国依据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立法 í

第一节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北美环境合作协定》对贸易び牖肪车陌才 í

第二节 美国的环境立法体系 í

第三节 日本的环境立法体系 í

第四节 中国的环境立法体系 í

本章小结 í

第九章 WTO争端解决机构对贸易环境问题的协调与评述 í

第一节 美国汽油标准案 í

第二节 欧盟影响荷尔蒙牛肉进口措施案 í

第三节 美国虾与虾制品案 í

第四节 中国原材料案 í

本章小结 í

第十章 中国在WTO多哈回合关于环境保护谈判中的对策建议 í

第一节 WTO多哈回合关于贸易与环境谈判概述 í

第二节 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对策 í

第三节 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平台 í

本章小结 íお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生态文明理念之建构及中国对策研究——基于WTO法理框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