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有机碳对干旱的响应

封面

作者:肖国举,李永平

页数:292

出版社:阳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25572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有机碳对干旱的响应》全书内容包括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上篇由肖国举提出撰写提纲思路,由胡延斌和李永平执笔,郭占强、顾婧婧、李秀静参加编写。主要介绍农田生态系统干旱形成机理、干旱持续历程、干旱致灾过程及干旱解除策略等;中篇由肖国举与李永平撰写提纲,由李永平执笔,刘世新、顾婧婧参加编写。主要论述农田生态系统水分时空变化与贮存潜力、土壤一植物水分迁移规律、水分生理生态循环、农田垄沟集雨抗旱节水高效种植对作物耗水特征、光合效率及其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物生理干旱与土壤干旱胁迫下致灾程度评价、作物生长关键期与土壤干旱胁迫导致生理需水缺水程度及水分循环特征、干旱胁迫下农田集雨系统模拟补充降水对解除旱灾关键技术等;下篇由肖国举提出提纲建议,由胡延斌执笔,郭占强、李秀静参加编写;主要论述农田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与贮存潜力、土壤一植物有机碳迁移规律、有机碳库对干旱的积极响应、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土壤和作物有机碳与作物品质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库贮存技术及对策等。

作者简介

  肖国举,甘肃通渭人,博士,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宁夏青年拔尖人才,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委员,Air,Soil and Water Research; Univers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低碳经济》期刊编委。Climatic Chang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生态环境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oil & Tillage Research;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期刊收录20余篇。编著《中国西北地区粮食与食品安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气候变化地球会改变什么?》《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专著10余部。    李永平,宁夏固原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理事。曾任固原市首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我国北方旱区节水农业、军区耕作制度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粮草轮作与农业生态、水分生产潜力及水肥调控领域研究;30余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20余项,取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161页,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科技进步奖10项:在《农业工程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参编出版专著4部。先后荣获宁夏首届青年科技奖、固原市科技拔尖人才、宁夏科技先进工作者、宁夏“313”人才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录

上篇 农田土壤——植物-大气生态系统干旱致灾机理及解除路径
第一章 宁夏地区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第一节 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第二节 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第三节 干旱时空变化状况
第四节 农田生态系统旱灾指标划分
第二章 农田生态系统干旱致灾过程及抗旱指标特征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干旱致灾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干旱胁迫机制及抗旱特征指标变化
第三章 农田生态系统干旱形成机理与干旱致灾过程
第一节 大气——水循环不稳定下的环流异常
第二节 高原屏障对西北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气候暖干化加速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进程
第四节 农田生态系统干旱致灾过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有机碳对干旱的响应》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