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国家级小学教育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与师范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教材)

封面

作者:张光陆

页数:32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760158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面向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本教材共分十章:其中前三章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新时代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技能以及身份认同等方面总体阐释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后面的七章,即从第四章到第十章,主要阐释了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七种主要策略,分别是反思性教学、教学日志、同伴观摩、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以及学习共同体等。每一章不但有理论阐释,而且结合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集理论性与操作性与一体。

作者简介

张光陆,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学科教学英语方向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独立完成的成果曾获第七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浙江省教育改革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参编著作和教材多部;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中国教育学刊》《教师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本书特色

一本小学英语老师专业发展通用指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学习的专业”“终身学习的专业”。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亦将终身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倡导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2011年版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其中一条是“小学教师应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如何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书一方面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认真倾听了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以及教师的建议。本教材以培养卓越的小学英语教师为目标,以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宁波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依托,主要面向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

目录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概论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新时代的教师素养:内涵与框架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内涵和类型
第二节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内涵和类型
第四节 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
第一节 小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内涵与危机
第二节 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小学英语教师的身份重建

第四章 反思性小学英语教学
第一节 反思性教学概述
第二节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第五章 基于教学日志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学日志概述
第二节 教学日志的功能与研究步骤
第三节 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志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章 基于同伴观摩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同伴观摩概述
第二节 同伴观摩的实施

第七章 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行动研究概述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八章 基于案例研究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案例研究概述
第二节 案例研究的实施

第九章 基于教育叙事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育叙事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教育叙事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节 基于教育叙事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第十章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学习共同体概述
第二节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障碍与对策
第三节 学习共同体的实施

节选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概论 学习目标 1. 能够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 2. 能够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3. 能够了解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对策; 4. 能够理解新时代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学习指导 本章建议课堂教学4个学时。 学习重点主要包括: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框架,教师核心素养构建的本土对策等。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对话讨论为辅。 教材学习与教材之外的学习相结合,建议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以提升理解。 问题引导 王萍是一名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她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但是她很快发现教师这份工作并没有预想得那么美好。上课时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总有几个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总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话题不感兴趣;总有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虽然自己努力工作,但是班级成绩在全年级倒数;教研组里的老师交流不多,有时遇到问题不知道该请教谁? 你认为王萍老师该如何去做?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不仅仅要求21世纪的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而且教师也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学习的专业”“终身学习的专业”。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亦将终身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倡导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2011年版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其中一条是“小学教师应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学会理解与分享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经验。 问题与讨论
你认为职业是否都属于专业?哪些职业属于专业?专业有何特征? 一、 专业的内涵 专业性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判断一项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有两种分析模式:“即特征模式和权力模式。特征模式以医生、律师等社会公认的成熟的专门职业作为理想的模式,从中归纳出一系列的专业特征,以此建立起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专业性尺度,用来衡量职业群体的专业化程度,并判定哪些职业是专门职业。权力模式则分析了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专门职业的内在认识。”宋吉缮.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69.不同的学者或机构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判断一个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的尺度宋吉缮.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70.,见表1-1。
表1-1 教师专业性的不同视角 弗莱斯尼(A. Flexnen)①有知识并且有社会责任感;②把重点放在非常识的学习上;③实用性;④通过专业教育获得专业技术;⑤组织权;⑥优先为社会服务。
美国教育学会①基本的心智活动;②专业化的知识体系;③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④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⑤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⑥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⑦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 ⑧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
利伯曼(M. Liberman)①社会服务功能;②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③长期的准备; ④自主权; ⑤责任权;⑥自治组织;⑦社会服务优先于经济报酬。
金钟哲①要求高智商的精神活动;②严格的资格标准;③学术理论及其应用;④利他性的服务活动优先;⑤高度的自主和社会责任感;⑥伦理纲领;⑦自主的组织权。
曾荣光①为社会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务;②享有专业服务的专业权;③接受长时间训练和入职辅导; ④具有一套“圈内知识”;⑤有专业自主权;⑥组成对成员有制约力的专业团体;⑦确立一套专业守则;⑧获得社会当事人信任;⑨享有相当社会地位和职业报酬; ⑩不断接受在职培训和从事科研活动。
舒尔曼(L.S. Shulman)①对学术与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掌握;②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③能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操作和实践;④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⑥从经验中学习;⑥形成一个专业学习和人员管理的团体。 综上所述,一般而言,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应具有如下特征: 1. 具有高度的知识基础与技术能力。专业人员应具备非专业人员所不具备的大量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有效地解决问题。 2. 具有使命感。专业人员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性,专业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个人谋私利,而是为社会服务,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与使命感密切相关的是,专业人员应具有职业道德,应受到职业道德标准的制约。 3. 长期的专业教育和严格的考核要求。专业资格证的获得需要首先接受长期的专业教育,并且接受严格的考核要求。 4. 自主性。专业人员在没有其他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要按照自身的判断,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专业人员不应该因受到雇佣组织或顾客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判断标准。 5. 责任感。专业人员应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富有责任感。 6. 归属于某个专业组织。专业人员将专业组织作为在专业工作中判断和思考的主要标准,即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专业组织或阅读专业杂志,自觉受到专业标准的强烈影响。 为什么教师是专业人员? 1. 教师职业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就像法律工作者需要法学知识,医生需要医学知识一样,教师也要具备有关教育专业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七大类知识,具体为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2010年9月美国的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与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P21)合作,研制了《职前教师的21世纪知识与技能》,明晰了美国职前教师的关键能力框架P21.21st centur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ducator preparation. [EB/OL] http://www.p21.org/storage/documents/aacte_p21_whitepaper.2010-11-12.。作为教师培养机构的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为预备教师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习机会。 2. 教师职业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现在,国际上培养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由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的。在中国,包括小学英语专业在内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年限大都是四年,需要接受严格的考核,需要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3. 教师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进修,并将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教师通过这一过程要反省自己,要对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要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和进修。教师的进修意味着这一职业的不断成长。 4. 教师职业的自主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具有相当高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室这一环境内,是有高度的自主性的,他们可以自由安排教学方式,并且可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方针下,自由选择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师的学术自由是有较大发展空间的。 5. 教师职业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世界各国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明确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要高于一般职业的道德水准。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准不仅表现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学者有不同的论述。哈格里夫斯(A. Hargreaves)和富兰(M. Fullan)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伊文思(L. Evans)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Evans, L. What Is Teacher Development? [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2(1): 123-137. 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被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教师的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理解,强调教师个体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教师生命质量的成长。从群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养、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为止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71—76.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性。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 3. 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养、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为止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的‘学习’拥有三个基本定律: 其一,越是基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就越是有效;其二,越是扎根于学习者的鲜活经验就越是有效;其三,越是细致地反思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就越是有效。所以,教师的成长需要终身学习。”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20—26.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批判反思性。教师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受容器,教师是一支强大的变革力量。具有变革力量的教师独自或与人一起检视、更新和拓展教学的目的,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 5.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不应成为“被发展”的过程,应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发性,重视教师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三、 教师职业倦怠与专业发展的功能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危机,这些困境和危机有些来自于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个人和专业经历、情感和心理因素等个人因素,有些来自于包括学校在内环境的因素。而职业倦怠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一个重大的危机与困境。 1. 职业倦怠 许多教师一方面由于面临长期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又由于个人成就的缺乏以及工作的单调,可能会导致职业倦怠。职业倦怠(burnout)是个体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反映在压力深重且无从疏导倾泻)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1974年美国学者弗洛登伯格(H. 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概念。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被界定为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个体压力成分)、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人际关系成分)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自我评价成分)这三个维度的心理综合征。教师作为特殊的助人行业群体,是该现象的高发人群之一。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即指教师在工作中无从排解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生理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国内已大量存在。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教师,原本有仁爱之心、有奋斗理想、乐于奉献于工作的教师们在逐渐远离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教育工作,这不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工作投入、参与减少,创造性大幅降低,而且导致教师产生离职意向,教师流失增加。职业倦怠最终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出现教育危机。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教师专业发展可让教师能够重新发现教师工作的乐趣,对工作产生新的期待,能够有效抑制职业倦怠,这是因为: (1) 教师专业发展可为教师创造习得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能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引介和增加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专业发展,教师可习得诸如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教学安排、话题设计以及问题解决等多元的知识与技能。 (2) 教师专业发展可让教师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交往以及自我实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通过不断反思从而融合知识、技能和情感而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3) 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可有效提升教师的学术地位,进而提升教师的收入,让教师在学校里以及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从而不断提升其社会地位。 (4) 可有效改善教育实践。随着教师知识与能力的不断增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提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够促进各项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不断改善教育实践。 调查与讨论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国家级小学教育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与师范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