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庆桥
页数:38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13249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家海洋局历年中国极地考察报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历年统计报告以及档案资料等原始文献为依据,以极地考察工作者的日记、回忆录、亲历记等口述史资料为参考,以“党领导中国极地事业40 年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成就”为主题,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阐释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南极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黄庆桥,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科技战略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教学。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全局,采取纵横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以时间为经,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为纬,向读者展现我国极地考察事业40年的发展全貌。经纬分明、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全书的编写与国家在极地的权益、国家的发展与长远战略需求、与中国秉持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资源相结合为主线展开,使得本书的思想性强、时代感鲜明、对弘扬“爱国、拼搏、协作、创新”的“南极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读本。
目录
第一章 南极北极:神秘的地球两极
第一节 南极
一、南极洲
二、南大洋
三、蛮荒与宝库
四、南极考察
五、南极主权争端
第二节 北极
一、北极区域划分
二、北冰洋概况
三、北极自然资源
四、北极探险
五、中国的北极战略
六、北极航道战略地位
第二章 初具规模:中国极地事业的起步与发展
第一节 极地意识在中国的觉醒,极地事业写入国家规划
第二节 南极考察纳入国家战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
第三节 首次南极考察成功实施,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
一、学习国外南极考察经验
二、首次南极考察的准备与决策
三、首次南极考察的实施与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立
第四节 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参与南极治理国际合作
一、《南极条约》体系的来龙去脉/08l
二、加入《南极条约》
第五节 拓展南极科考空间布局,建立中国南极中山站
一、“极地”号极地考察冰区加强船服役
二、扩建中国南极长城站
三、首航东南极,建立中山站
第六节 加强科考支撑能力建设,成立中国极地研究所
一、加强南极考察与研究的学术领导
二、成立中国极地研究所
第三章 完善布局:中国极地事业的开拓与深化
第一节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科学探险活动初探
一、历史背景与活动发起
二、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成组
三、横穿南极大陆/12l
四、历史影响
第二节 “雪龙”号服役,中国极地科考能力增强
第三节 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成功实施,中国极地事业空间拓展
一、中国与北极的历史渊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北极之旅
三、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酝酿、准备与实施
四、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目标
五、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极地事业领导体制调整,战略规划能力得到加强
一、极地领导体制的变革:从南极委到极地办
二、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发展壮大
三、“八五”和“九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五节 深入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南极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一、“八五”攻关课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
二、“九五”攻关课题——南极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反馈作用研究
第四章 攀登高峰:中国极地事业的壮大与跨越
第一节 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成功建立中国南极昆仑站
第二节 抓住国际合作新机遇,实施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
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PANDA计划的实施
三、组织实施中国第3次、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
四、极地科普宣传与数据共享
第三节 21世纪新规划谋长远,极地考察能力建设强本固基
一、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立
二、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基础设施与设备的更新改造
三、“雪龙”号的更新改造
四、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建设
第四节 南北极考察并行发展,极地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一、极地科学考察与科学研究
二、资金与基础建设支持
三、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
第五章 雪龙探极:迈向极地事业强国的新征途
第一节 十年磨一剑铸大国重器:”雪龙2”号破冰船的诞生与首航
一、新建破冰船的立项
二、新建破冰船的设计与建造
三、“双龙探极”新时代的开启
四、“双龙探极”的新成就
第二节 极地专项提升科研能力:“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的实施
第三节 完善南极考察站新布局:中国南极泰山站、罗斯海新站的建立
第四节 “雪龙探极”启动实施:新时代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第六章 和平发展: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为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第三节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
一、不断加强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二、不断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三、不断优化极地考察站布局
四、不断加强对极地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五、弘扬南极精神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节 南极
一、南极洲
二、南大洋
三、蛮荒与宝库
四、南极考察
五、南极主权争端
第二节 北极
一、北极区域划分
二、北冰洋概况
三、北极自然资源
四、北极探险
五、中国的北极战略
六、北极航道战略地位
第二章 初具规模:中国极地事业的起步与发展
第一节 极地意识在中国的觉醒,极地事业写入国家规划
第二节 南极考察纳入国家战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
第三节 首次南极考察成功实施,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
一、学习国外南极考察经验
二、首次南极考察的准备与决策
三、首次南极考察的实施与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立
第四节 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参与南极治理国际合作
一、《南极条约》体系的来龙去脉/08l
二、加入《南极条约》
第五节 拓展南极科考空间布局,建立中国南极中山站
一、“极地”号极地考察冰区加强船服役
二、扩建中国南极长城站
三、首航东南极,建立中山站
第六节 加强科考支撑能力建设,成立中国极地研究所
一、加强南极考察与研究的学术领导
二、成立中国极地研究所
第三章 完善布局:中国极地事业的开拓与深化
第一节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科学探险活动初探
一、历史背景与活动发起
二、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成组
三、横穿南极大陆/12l
四、历史影响
第二节 “雪龙”号服役,中国极地科考能力增强
第三节 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成功实施,中国极地事业空间拓展
一、中国与北极的历史渊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北极之旅
三、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酝酿、准备与实施
四、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目标
五、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极地事业领导体制调整,战略规划能力得到加强
一、极地领导体制的变革:从南极委到极地办
二、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发展壮大
三、“八五”和“九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五节 深入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南极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一、“八五”攻关课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
二、“九五”攻关课题——南极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反馈作用研究
第四章 攀登高峰:中国极地事业的壮大与跨越
第一节 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成功建立中国南极昆仑站
第二节 抓住国际合作新机遇,实施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
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PANDA计划的实施
三、组织实施中国第3次、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
四、极地科普宣传与数据共享
第三节 21世纪新规划谋长远,极地考察能力建设强本固基
一、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立
二、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基础设施与设备的更新改造
三、“雪龙”号的更新改造
四、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建设
第四节 南北极考察并行发展,极地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一、极地科学考察与科学研究
二、资金与基础建设支持
三、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
第五章 雪龙探极:迈向极地事业强国的新征途
第一节 十年磨一剑铸大国重器:”雪龙2”号破冰船的诞生与首航
一、新建破冰船的立项
二、新建破冰船的设计与建造
三、“双龙探极”新时代的开启
四、“双龙探极”的新成就
第二节 极地专项提升科研能力:“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的实施
第三节 完善南极考察站新布局:中国南极泰山站、罗斯海新站的建立
第四节 “雪龙探极”启动实施:新时代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第六章 和平发展: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为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第三节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
一、不断加强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二、不断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三、不断优化极地考察站布局
四、不断加强对极地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五、弘扬南极精神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