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书瀛
页数:39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885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就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如新时期文艺学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艺术哲学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文学可否定义、如何定义,文学具有怎样的存在形态,文艺美学如何在中国产生和发展,世界共产党人美学具有怎样的演化轨迹,怎样看待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的巨大成就及经验教训,“诗文评”怎样向“文艺学”转化,优选化时代具有怎样的特点以及对文学和文学理论发生了什么影响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努力不说套话、不说空话,而说自己的话。作者认为:“一家言”者,即提倡学者说自己的话。 这应该是一种时代趋势、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故取“学术一家言”为书名。
作者简介
杜书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长期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评论》编委,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兼治李渔戏剧理论。有《文学原理——创作论》《文学是什么——文学原理简易读本》《价值美学》《新时期文艺学前沿扫描》《从“诗文评”到“文艺学”》《艺术哲学读本》《李渔美学思想研究》《李渔美学心解》《戏看人间——李渔传》《〈闲情偶寄〉评注》《我的学术生涯 学坛所见所闻所知》《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等30余部著作出版,并多次获奖。
目录
自序 说“自己的话”(1)
讲理论的脚步——新时期文艺学的轨迹(1)
第二讲艺术哲学的变革——从认识论走向人类本体论(24)
第三讲对文学作哲学思考(51)
第四讲文学:我的定义——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讲稿(部分)(62)
第五讲鸟瞰文学的存在形态——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讲稿(部分)(70)
第六讲我看文艺美学(83)
第七讲传记文学之我见(106)
第八讲文章不怕改(122)
第九讲作者“写自己”,读者“读自己”(134)
第十讲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应邀在广东省委党校的讲演(144)
第十一讲世界共产党人美学的演化轨迹——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到(156)
第十二讲谈“社会主义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理论建设”(169)
第十三讲我看当今时代特点及其对文论的新挑战(177)
第十四讲40年,回头看——漫议“改革开放40年”(190)
第十五讲努力说新话——谈学术“创新”(202)
第十六讲从“诗文评”向“文艺学”的转化(231)
第十七讲全球化时代(270)
附录 六十年学界见闻——杜书瀛访谈录(289)
为王晓平、周发祥、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序(346)
为张婷婷《文艺学沉思录》序(349)
为陈定家《隐形手与无弦琴》序(353)
为杨星映《小说艺术的奥秘——小说文体学》序(357)
为杨星映《中西小说文体形态》序(362)
为杨星映《中西小说文体比较》序(366)
为朱殿封《大刀进行曲·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序(369)
代跋 好人为师,笔耕不辍——杜书瀛先生采访记丁国旗(378)
讲理论的脚步——新时期文艺学的轨迹(1)
第二讲艺术哲学的变革——从认识论走向人类本体论(24)
第三讲对文学作哲学思考(51)
第四讲文学:我的定义——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讲稿(部分)(62)
第五讲鸟瞰文学的存在形态——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讲稿(部分)(70)
第六讲我看文艺美学(83)
第七讲传记文学之我见(106)
第八讲文章不怕改(122)
第九讲作者“写自己”,读者“读自己”(134)
第十讲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应邀在广东省委党校的讲演(144)
第十一讲世界共产党人美学的演化轨迹——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到(156)
第十二讲谈“社会主义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理论建设”(169)
第十三讲我看当今时代特点及其对文论的新挑战(177)
第十四讲40年,回头看——漫议“改革开放40年”(190)
第十五讲努力说新话——谈学术“创新”(202)
第十六讲从“诗文评”向“文艺学”的转化(231)
第十七讲全球化时代(270)
附录 六十年学界见闻——杜书瀛访谈录(289)
为王晓平、周发祥、李逸津《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序(346)
为张婷婷《文艺学沉思录》序(349)
为陈定家《隐形手与无弦琴》序(353)
为杨星映《小说艺术的奥秘——小说文体学》序(357)
为杨星映《中西小说文体形态》序(362)
为杨星映《中西小说文体比较》序(366)
为朱殿封《大刀进行曲·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序(369)
代跋 好人为师,笔耕不辍——杜书瀛先生采访记丁国旗(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