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艳
页数:140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82914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古文献典籍注释的历史演进、古文献典籍注释的基本内容、古文献注释的体例、古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古文献阅读术语等。学生使用教材学习后可以运用相关古文献基本常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古典文献的阅读实践,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和水平。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古典文献学、训诂学等课程,主要针对古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介绍和讲解,结合古文献阅读实例,使学生掌握古文献阅读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并辅助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各种古文献阅读现象,训练学生运用古文献阅读规律的能力。
作者简介
李艳,副教授,文学博士,出版学术专著《连词系统研究》1部;主持吉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西汉连词系统研究》《显性并列结构研究》2项,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古文献阅读类教材编写研究与实践》1项,主持吉林省高教学会重点课题《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1项,主持长春大学教材建设《古代文献阅读基本常识及应用》项目1项,主持长春大学教研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古文献阅读类教材编写策略研究》1项,参与省级、校级教研、科研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国外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被列为所在学院重点建设与学校重点扶持学科。经过近10年左右的项目化建设发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经较成功地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三个相对稳定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形成“立足先端建设,满足社会需要,追踪前沿热点,创新学科发展”等较为鲜明的学科建设发展特色。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小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二章 古文献典籍注释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先秦两汉典籍注释的发展
延伸阅读
第二节 魏晋至唐典籍注释的推进
延伸阅读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注释的繁盛
延伸阅读
第四节 清代注释的鼎盛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三章 古文献典籍注释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解释词义、分析句读、阐释语法
延伸阅读
第二节 揭示辞格、讲述文意、诠解典故、说明典制
延伸阅读
第三节 增补内容、校正文字、标注音读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四章 古文献注释的体例
第一节 传、注、章句、笺
延伸阅读
第二节 补注、集解、音义、义疏
延伸阅读
第三节 正义、疏、注疏、校注、直解、疏证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五章 通释语义的文献典籍概述
第一节 《尔雅》《广雅》
延伸阅读
第二节 《方言》
延伸阅读
第三节 《释名》
延伸阅读
第四节 《说文解字》
延伸阅读
第五节 《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
延伸阅读
第六节 《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康熙字典》
第七节 《读书杂志》《经义述闻》
第八节 《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中原音韵》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六章 古文献训释词义的方法与原则
第一节 以形索义法
第二节 因声求义法
第三节 直陈词义法
第四节 据文定义法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七章 古文献阅读术语
第一节 解释词义的用语
第二节 说明词性的用语
第三节 考释音义的用语
第四节 校勘文字的用语
延伸阅读
练习题
参考书目
第一节 “小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二章 古文献典籍注释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先秦两汉典籍注释的发展
延伸阅读
第二节 魏晋至唐典籍注释的推进
延伸阅读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注释的繁盛
延伸阅读
第四节 清代注释的鼎盛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三章 古文献典籍注释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解释词义、分析句读、阐释语法
延伸阅读
第二节 揭示辞格、讲述文意、诠解典故、说明典制
延伸阅读
第三节 增补内容、校正文字、标注音读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四章 古文献注释的体例
第一节 传、注、章句、笺
延伸阅读
第二节 补注、集解、音义、义疏
延伸阅读
第三节 正义、疏、注疏、校注、直解、疏证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五章 通释语义的文献典籍概述
第一节 《尔雅》《广雅》
延伸阅读
第二节 《方言》
延伸阅读
第三节 《释名》
延伸阅读
第四节 《说文解字》
延伸阅读
第五节 《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
延伸阅读
第六节 《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康熙字典》
第七节 《读书杂志》《经义述闻》
第八节 《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中原音韵》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六章 古文献训释词义的方法与原则
第一节 以形索义法
第二节 因声求义法
第三节 直陈词义法
第四节 据文定义法
延伸阅读
练习题
第七章 古文献阅读术语
第一节 解释词义的用语
第二节 说明词性的用语
第三节 考释音义的用语
第四节 校勘文字的用语
延伸阅读
练习题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