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路线图

封面

作者:中国仿真学会

页数:294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046884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路线图》在研究总结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了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重点研究了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的内涵;分析了国家对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科技的重大需求;研究了国际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科技前沿与发展趋势;总结了中国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现状和机遇;提出了重点研究领域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仿真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制定了未来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仿真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

本书特色

本书在研究总结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仿真科学

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了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

目录

仿真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章 仿真科学与技术

1.1定义与内涵

1.□国内外仿真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

第□章 虚拟现实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1 虚拟现实概述

□.□ 国家发展对虚拟现实科技的重大需求

□.3 国际虚拟现实科技前沿与发展趋势

□.4 中国虚拟现实科技发展现状和机遇

□.5 重点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

□.6 未来虚拟现实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

第3章 网络化仿真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3.1 网络化仿真概要

3.□ 国家发展对网络化仿真科技的重大需求

3.3 国际网络化仿真科技前沿与发展趋势

3.4 中国网络化仿真科技发展现状和机遇

3.5 重点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

3.6 未来网络化仿真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

第4章 智能仿真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4.1 智能仿真概要

4.□ 国家发展对智能仿真的重大需求

4.3 国际智能仿真前沿与发展趋势

4.4 中国智能仿真发展现状和机遇

4.5 重点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

4.6 未来智能仿真领域发展路线图

第5章 高性能仿真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5.1 高性能仿真概要

5.□ 国家发展对高性能仿真科技的重大需求

5.3 国际高性能仿真科技前沿与发展趋势

5.4 中国高性能仿真科技发展现状和机遇

5.5 重点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

5.6 未来高性能仿真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

第6章 动态数据驱动的仿真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6.1 数据驱动的仿真概要

6.□ 国家发展对数据驱动的仿真的重大需求

6.3 国际数据驱动的仿真前沿与发展趋势

6.4 中国数据驱动仿真科技发展现状和机遇

6.5 重点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

6.6 未来数据驱动仿真领域发展路线图

第7章 仿真典型应用与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及路线图

7.1 制造仿真发展路线图

7.□ 交通仿真发展路线图

7.3 航空航天仿真发展路线图

7.4 环境仿真发展路线图

7.5 电力仿真发展路线图

7.6 医疗仿真发展路线图

7.7 生命仿真发展路线图

7.8 农业仿真发展路线图

7.9 教育仿真发展路线图

7.10 国防与军事仿真发展路线图

7.11 模拟器发展路线图

7.1□ 仿真产业发展路线图

第8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8.1 仿真技术创新政策与建议

8.□ 仿真成果转化与推广政策与建议

8.3 仿真产业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8.4 仿真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政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前言

□018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进入□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总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仿真科学与技术是以建模与仿真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根据研究目标,建立并运行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改造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日趋完善,并正向“数字化、高效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普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其发展重点包括虚拟现实、网络化仿真、智能仿真、高性能仿真、动态数据驱动的仿真等。仿真科学与工程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一般的科学及人类生理活动难以到达的宏观或微观世界中去进行研究和探索一切现象及其活动,它已经成为继理论和实验/观察这两种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之后第三种科学研究范式。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有标志性科技成就。战略科学家应强化课题研究的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面对全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个性”的发展需求,以及新互联网技术、新信息技术、新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互联网技术(物联网、车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网、天地一体化网、未来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5G、高性能计算、建模/仿真、量子计算、区块链技术等),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跨媒体推理、自主智能等)的快速发展,正引发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新模式、新手段和新生态系统的重大变革,一个“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其主要的表现是新的需求与新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各领域系统的模式、手段和业态向“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的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变革。仿真科学与技术作为第三种科学研究范式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时代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面向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的仿真科学与技术的新模式、新手段和新业态;同时必须认识到面向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的仿真科学与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科学与技术,其发展需要“技术、应用、产业”的协同发展,其发展路线应是持续坚持和发展“创新驱动”及“建模仿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不容置疑,面向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的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实施还需要全国、全球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又要充分重视各国、各领域及各系统的特色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1世纪,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必将对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观念产生巨大影响,仿真市场已经呈现了高速增长性、广泛扩展性等特征,仿真行业规模已经呈现了大幅扩张态势。到□1世纪中叶,仿真科学技术、产业与其应用一定能够给人类生产及生活带来显著改变,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发展目标做出重要的贡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路线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8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