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卫平著
页数:233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66752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新时代乡村韧性治理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系统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视角,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背景, 将韧性治理纳入乡村治理体系的范畴, 聚焦乡村韧性治理研究, 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理念视角和行动框架, 丰富我国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 同时, 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政策制定和行动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推动我国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刘卫平,男,1959年11月生,籍贯湖南,中 员,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1987年河南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并在湖南教育学院任教,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2001年博士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调入湖南师范大学,任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思维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创造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筹)副会长、上海市创造工程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会刊《系统辩证学学报》编委、《企业家无地》特约编委等。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市场关系概述
第一节 —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社会、市场关系的演变与变革
第二章 乡村韧性治理概述
第一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概念提出、内涵与特征、体系构成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社会—市场与乡村韧性治理的关系
第一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多维度诠释
第二节 —社会—市场:乡村韧性治理的理论架构
第三节 基于 、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的国外研究与启示
第四章 乡村韧性治理的战略意义
节 乡村韧性治理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是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乡村韧性治理是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诉求
第五章 乡村韧性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影响因素
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功能新定位
第六章 —社会—市场关系视域下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方案
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原则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框架
第三节 多维系统推进乡村韧性治理
第四节 由城及乡构建韧性治理体系
第七章 —社会—市场关系视域下乡村韧性治理的进路优化
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理念优化:多主体协同治理架构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要素优化:多要素韧性协调建设
第三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机制优化:多维度整合重塑动能
第四节 优化“一核多元”的乡村韧性治理主体结构
第八章 —社会—市场关系视域下乡村韧性治理的探索与展望
节 新质生产力视域乡村韧性治理的新方向新路径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韧性治理实态与系统变革
第三节 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韧性治理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社会、市场关系的演变与变革
第二章 乡村韧性治理概述
第一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概念提出、内涵与特征、体系构成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社会—市场与乡村韧性治理的关系
第一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多维度诠释
第二节 —社会—市场:乡村韧性治理的理论架构
第三节 基于 、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的国外研究与启示
第四章 乡村韧性治理的战略意义
节 乡村韧性治理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是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乡村韧性治理是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诉求
第五章 乡村韧性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影响因素
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功能新定位
第六章 —社会—市场关系视域下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方案
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原则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框架
第三节 多维系统推进乡村韧性治理
第四节 由城及乡构建韧性治理体系
第七章 —社会—市场关系视域下乡村韧性治理的进路优化
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理念优化:多主体协同治理架构
第二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要素优化:多要素韧性协调建设
第三节 乡村韧性治理的机制优化:多维度整合重塑动能
第四节 优化“一核多元”的乡村韧性治理主体结构
第八章 —社会—市场关系视域下乡村韧性治理的探索与展望
节 新质生产力视域乡村韧性治理的新方向新路径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韧性治理实态与系统变革
第三节 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韧性治理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