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荩,王国英
页数:30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8117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秘写作(第四版)》根据文秘工作的实际需要,着重阐述文秘写作的基础知识及文秘工作中的常用的一些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要求与基本体式。 《文秘写作(第四版)》包括党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传播文体、社交文书五章,各章又含若干节目,分别阐述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各节在述介文体写作知识的同时,结合相应的示范性例文进行简要的评析,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秘写作的实际能力。 此次修订,《文秘写作(第四版)》主要根据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将党政公文合二为一,全书作了较大调整,更新了大量例文。
作者简介
余荩,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诗学史纲》、《白居易与西湖》等,主编《秘书业务知识丛书》,参与编撰《古文鉴赏大辞典》、《唐宋诗词评析辞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公文写作教程》等。
目录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特点、分类和作用
第二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行文规则和语言运用
第三节 决议决定命令(令)
第四节 公报公告通告
第五节 通知通报议案
第六节 报告请示
第七节 批复意见
第八节 函纪要
附录一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二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第二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划
第三节 总结
第四节 调查报告
第五节 简报
第六节 工作规约文书
第七节 行政诉讼公文
第三章 经济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同
第三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第四节 市场预测报告
第五节 町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节 经济论文
第七节 审计报告
第八节 财务分析报告
第九节 股份公司年度报告
第十节 涉外商务文书
第四章 传播文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息
第三节 通讯
第四节 广告
第五节 启事声明
第六节 说明书
第七节 新闻短论
第八节 申论
第五章 社交文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庆贺辞
第三节 祭吊辞
第四节 邀聘辞
第五节 慰谢辞
第六节 迎送辞
第七节 题赠辞
第八节 演说词
节选
《文秘写作(第四版)》: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材料与观点的结合 调查报告要让事实说话,运用适当的材料来说明观点是它的文体要求。从丰富的事实材料中引出观点是它的一个写作特点。 调查报告运用的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材料。这是对原始材料经过整理归纳,对有关情况进行概括的材料。它不是具体的个性材料,而是反映普遍的倾向或问题的材料,具有“面”的广泛性。例如,陈云同志的《青浦农村调查》,反映了农民的四条意见:吃不饱;干部瞎吹,生活特殊化;干部瞎指挥;生产没组织好。这些意见并没指明是哪个农民说的,哪个村子存在这种情况,而是概括了当时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2.典型材料。这是富有个性特征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别具体的实例。例如,1980年9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不要让子孙后代埋怨我们》,调查了北京河流污染情况,在概括了900公里的河渠受污长度达400多公里的总情况后,又分别列举万泉河等五条河流受污的具体实例,有力地说明污染之严重,从而突出了基本观点:治污工作迫在眉睫,不要让子孙后代骂我们。这样把概括材料与典型材料结合运用,有面有点,很有说服力。运用典型材料必须精心选择实例,要从大量材料中选取几个最能说明观点而又个性鲜明的个例。 3.对比材料。这是通过纵横、今昔、正反等对比,用来说明观点的材料。如某地一小学危房失修,无人过问,而紧邻的庙宇却耗费重资,装修得金碧辉煌,同时同地的截然不同的情况对比,鲜明反映出该校所在乡镇没有真正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4.数据材料。运用精确的数据,有助于定量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上述四种材料在调查报告中常互相配合,从多方面反映真实情况,表述观点。 调查报告不是先有既定观点,再去拼凑材料来“对号入座”,而是从对大量材料的分析中认识本质,自然形成观点。它的材料与观点是有机的统一。因此,它的观点不是凭空而立,而是有适当材料的有力支撑;而一旦形成观点,又对材料起支配作用。这样,在写作中尤须防止观点与材料割裂,在强调让事实说话的同时,又必须防止罗列现象、堆砌材料的毛病。例如,有一篇关于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列举了许多情况,填了许多数据表格,诸如青少年罪犯在全体罪犯中占的比例,青少年罪犯的年龄档次及各档的比例,犯罪的几种类型,初犯与重犯的比例,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待业年限的长短,罪犯的家庭职业一览等等,好像材料很丰富,但各种数据、各种情况相互之间缺少内在联系,也看不出通过这些材料要说明什么问题,造成材料淹没观点的弊病。有材料而无观点,有观点而无材料,或材料不能说明观点,都是调查报告写作的大忌。 (二)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叙议结合是调查报告的主要表达方法。要“报告”,就必须述介有关事实或情况,要用叙述的方法,而且叙述性文字占较多篇幅;但调查报告又必须透过现象,分析研究,揭示实质,得出结论,这就必须运用议论的方法,而且以对事实的议论来回答问题为旨归。因此,在调查报告中,叙述与议论两种表达方法缺一不可。只叙不议,缺乏深度,流于表象复述;只议不叙,缺少血肉,流于空泛笼统。叙述与议论在调查报告中又不是刻板地分成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的两大块,它们常常是交叉运用,有机结合。边叙边议、两者交融渗透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例文关于“新工荒”的调查报告一文,既述介了各地招工、用工的基本情况,又分析了“新工荒”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叙议相兼。可以说,调查报告中,叙述情况是议论的依据与基础,议论是对所叙内容的深化与提高,使“报告”与“研究”结合,反映客观规律。 (三)结构适体 调查报告的结构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前言、主体、结语等几个部分。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常用以下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直接标明调查对象或主要问题,再加上“调查”字样。如《青浦农村调查》、《老劳模生活情况调查》等。也有的以“考察报告”、“调查札记”来代替“调查”二字。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城市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札记》等。 第二种是揭示主题式的标题。这类标题或表明观点,或概括中心内容,可以用单行标题,也可以正副标题结合。如《把知识分子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精神文明——深圳、珠海两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等。正副标题并用的,一般正标题揭示主旨,副标题如第一种标题的写法。 第三种是提问式标题。如《中小学生的体质为什么下降?》、《××山区怎样依靠科技走上致富之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