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晓东
页数:191
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22147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作文集,书中有朝花夕拾的拾趣,人间至味的煨炖,深秋韵味的老巷,青藜说菁的今古,寻本土丹青翰墨真味,或半雅半俗生活,或山高水长追思。生活总是爱的表达,愿在这桃红花黄的故乡,因为文字,截留住生命里的美与深情。
作者简介
李晓东,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出版随感录《润玉流翠》。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透明色》。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部曲”《青桐时代》《紫檀时代》《白槐时代》。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千雪柏》。
本书特色
《日涉居笔记》是一部长篇笔记体散文。“日涉居”是作者的书斋名。该书以“日涉居”为中心,以秋、冬、春、夏四季为时序,从一位老凤城人的视角,铺叙和描写了凤城(海陵城)的风景、风物、风俗和风情,展现了凤城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独特魅力。作者融入凤城,走遍凤城,在水城慢生活中欣赏千年古城的旖旎风光,在世俗烟火中窥见这座城市的灵动生机,在寻常巷陌中感受百姓生活的可近可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方水土的喜爱之情。作者在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付诸笔端的同时,还生发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生的诸多感悟,文思睿智敏捷,用笔洒脱自如,铺陈丰富详实,描写精炼生动,文辞斐然,独具风格。
目录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花圃也是我的乐土
数枚野花,无需吟诗
深秋最懂老巷
静穆是最原始的力量
落叶是世间最安静的死亡
从前的时光都与吃有关
看书是修补灵魂最好的选择
冬雪钟情于蜡梅
最留恋世俗的风情
寻常巷陌总关情
人因俗物而美
茶是有灵魂的俗物
早春是四季的初恋
你在春天里应该选择嚣张
钟楼巷是凤城里最初的流韵
日子不会怠慢风姿绰约的你
你的生活能让岁月留恋
花圃也是有灵魂的
凤城人的血脉里流淌着戏韵墨香
水是凤城的灵魂
蔬果最得人间之俗趣
一酌一饮一人生
凤城的清夏最得意趣
凤城的消夏最得闲趣
消夏的美味犹有可亲
盛夏的凤城最具包容之心
等待是一场心灵之旅
凤城的净地从未远离过你的视线
佛语禅言宛如飘荡的祥云
凤城的秋天就像人生的中年
跋:走遍凤城,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通向内心的路
节选
晴秋听虫鸣 早晨起来,竟然听到了几声虫鸣。 时值深秋,昆虫几乎已经绝音。辨不出是什么秋虫,蟋蟀不再缠绵,金蛉子不再婉转,莎鸡不再唧唧,但我分明听到低微、嘶哑而冷静的虫鸣。有时我们听不清人类的声音,但能听清虫鸣,因为它真实。我拨开衰草,试图找到这只秋虫,但杏无踪迹。它听得见我的脚步声,甚至呼吸。我看到一只蚱蜢,翼褐而腹绿,伏在蓝莺花的叶子上,神态肃然。我又看到一只彩蝶,当我靠近它的时候,它并没有即刻飞走,似乎是在故意让我欣赏它的斑斓。昨天的午后,我还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轻盈地飞在半空中,在繁花已谢的草地上盘旋一阵后,依依地消失在我的视线。 终于,我听到了几声鸟鸣。仰头望去,一只麻雀立在枯黄满枝的一棵柿子树上。这只麻雀的羽毛特别的新鲜,前颈处缀着一绺儿纯白的秋毫;其翅褐色,印着些黑色的斑点,尾羽像一把正欲打开的檀香扇;双腿很长,紫红色,像暮秋霜后的藤茎;特别是它的眼睛,圆而凸,黑而亮,宛若两粒黑豆。曾经在城南的某个空间,杂树和野草都在恣意地疯长。那里有几棵皂角树,一个鸟巢便坐落在其中一棵皂角树的枝杈间。我不能确定那就是麻雀的窝。但每到黄昏时分,我总能看到倦鸟飞还的情景。我曾因为能有幸领略到这样的一幕而激动不已。而那时的我正准备去很远的地方喝酒,尽管我的家还在温馨地等着我。 不过,麻雀是不能笼养的,但它们又喜欢跟人亲近。 跟人类一样,麻雀也属于古老的生灵,《诗经》中早就有“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的诗句。 我曾长久地观察过它们的言行举止,以为它们具有人类的诸多秉性,比如喜欢叽叽喳喳,喜欢看热闹,喜欢群居,喜欢打野食,喜欢一哄而上,喜欢你争我夺,喜欢到处流浪。 当然,我会继续搜寻那只鸣叫的秋虫,因为我特别喜欢聆听秋天的声音。曾经在某个夏日的午后,这座城市最古老的一条巷子里,我见过几只麻雀躲在屋檐下相互打闹的场景。它们的嬉闹声传至巷外,越过茂盛的瓦松和屋脊上的鸱吻,透过丝瓜藤和枇杷树的空隙,又从一位赤膊老汉的蒲扇上掠过。我仍然记得那些嬉闹声,稚嫩、清新而凉快。而秋天里的麻雀之声,则深沉且绵长多了。 此时,阳光已经洒满花圃,一切变得明朗起来,万物无处遁形。草丛里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所有的小生灵都会视我为邪恶的化身,因为我是面目可憎的入侵者。 其实,我曾多次侵犯过它们的领地。夏末秋初的早晨,我企图捕获一两只蟋蟀。但在接近它们之前,其叫声就戛然而止,花圃里陡然静得可怕,世界定格在这个诡异的瞬间。 终究,我未能捕捉到一只蟋蟀。不过,我曾捉到过一只三尾蟋蟀。那天晚上,一只蟋蟀试图横穿马路,而我正在马路边跑步,彼此狭路相逢。我俯下身去,很敏捷地将它捉住,借着路灯,才发现这是一只三尾蟋蟀。在我的记忆中,似乎只有二尾蟋蟀才算得上是勇敢的角斗士,于是将它放生于黑暗中。 蟋蟀是初秋的宠物,正因为有了它的鸣叫声,秋天才不至于单调和枯燥。每天晚上,我都是枕着蟋蟀的叫声入眠的;次日清晨,又是在它的叫声中醒来的。这种叫声比闹钟更柔和,更婉转,更贴心,也更有诗意。 其实,金蛉子的叫声更加圆润悦耳,且其体格娇小玲珑,形状美丽可爱,颜值颇高,一直被视为诸多鸣虫中的佼佼者。至于莎鸡,即纺织娘,它的叫声多少有些凄婉,蝈蝈的叫声则有些单一,而油葫芦的叫声则像怨妇之叹息。在所有的鸣虫中,我以为,蝉是最得意境的小生灵。它是隐者,是忍者,也是智者。 我曾经在盛夏的某个傍晚,独立于海曙园的凉亭,聆听过蝉鸣。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