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页数:36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814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李根蟠,男,广东新会人,1981年1月起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历任中国经济史室助研、副研、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主编,2002年8月退休。1994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文集收录论文13篇,其中正文12篇,附录1篇,是李根蟠先生自1980年至2017年近40年间发表的重要论文。正文分为三组,每组4篇论文,体现了李先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两个代表性领域的重要学术成就。个领域是关于古代社会形态的研究,这是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尝试。第二个领域是关于农业史的研究,体现了他“由农入环”,再“由环入文”的研究历程。第三组论文主要探讨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的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身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于1929年改组成立社会调查所,1934年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称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5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50年改称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经济所”)并沿用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于1979年2月16日成立。
目录
古代社会形态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中国封建地主制
关于地主制经济发展机制和历史作用的思考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亚细亚生产方式”再探讨——重读《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思考
传统农业与现代化
树立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经营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上的“多元交汇”——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特点的再思考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
传统农业与生态文明
略论中国传统农学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
农业生命逻辑与农业的特点——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一
农业生活功能与中国传统的大生命观(上)——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四
附录
历史学习与研究方法漫谈
编选者手记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中国封建地主制
关于地主制经济发展机制和历史作用的思考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亚细亚生产方式”再探讨——重读《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思考
传统农业与现代化
树立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经营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上的“多元交汇”——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特点的再思考
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
传统农业与生态文明
略论中国传统农学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
农业生命逻辑与农业的特点——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一
农业生活功能与中国传统的大生命观(上)——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四
附录
历史学习与研究方法漫谈
编选者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