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书编写组
页数:15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100197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李白有一句名诗:“天生我材必有用。”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人才。成才必须具有成才的素质。成才需要理想、兴趣、自信、创新和美德,成才更需要汗水的浇灌。首先找准坐标,然后去开采智商和情商。有人说,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这是有道理的。创新是成才的灵魂,创新思维是一切天才的思维特征。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需要审美素质,创造美更需要审美素质。我们作为明天的栋梁,国家建设的精英,无时无刻不在与美打交道,也无时无刻不在与丑打交道。识美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丰富。 青少年朋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或在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都与自身素质有密切关系。一个素质高的人,对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非常缜密。相反,素质低的人,一生不会有多大建树。而培养个人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慢慢地培养出来。一旦这些优良的素质扎根在你的思想中,你将受益一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少年奠定人生基础必读丛书:培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好素质(修订版)》从不同方面为青少年剖析人所要具备的素质,希望青少年朋友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目录
第一节 什么是意志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特征
第三节 学习离不开意志
第四节 认识是培养意志的关键
第五节 培养意志需有健康的情感
第六节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意志
第七节 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八节 克服不良习惯
第二章 提升人格魅力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爱国是人格的灵魂
第四节 伟大志向是人格的基础
第五节 廉洁是人格的升华
第六节 刚勇是人格的外在魅力
第七节 良心是人格的立足之本
第八节 修身是人格的内在魅力
第三章 每天都有好心情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 情绪、情感的作用
第四节 情绪的种类
第五节 情感的分类
第六节 情绪的产生
第七节 调整认知可调控情绪
第八节 矫正行为可调控情绪
第九节 通过音乐调控情绪
第四章 细心观察成就完美人生
第一节 什么是观察
第二节 观察对智力的帮助
第三节 观察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培养观察力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如何提升观察目的性
第七节 观察积极性的训练
第八节 观察条理性的训练
第九节 观察准确性的训练
第五章 兴趣创造未来
第一节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
第二节 兴趣的作用
第三节 兴趣的多样性
第四节 环境对兴趣的作用
第五节 教育对兴趣形成起主导作用
第六节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兴趣
第七节 直接培养兴趣法
第八节 间接培养兴趣法
第六章 社交是与社会沟通的最佳途径
第一节 社交的广泛性与必要性
第二节 气质要高雅
第三节 服装要得体
第四节 仪态要大方
第五节 巧妙使用语言
第六节 社交的礼节
第七章 憎恶扬善真性情
第一节 认识善与恶
第二节 借鉴历史上的善恶观念
第三节 培养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
第四节 培养弃恶扬善品质的途径
第五节 弃恶扬善从我做起
节选
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锻炼意志。 学生以学为主,教学是学校的基本活动,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常规活动。一是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因比,学生对老师给予他的学习任务必须要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对有兴趣的内容要注意学习,对不感兴趣又必须掌握的知识也要认真学习,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努力地记住应记住的知识。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努力,既掌握了科学知识也锻炼了意志的坚韧性、自制性等品质。二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加强纪律性。青少年的许多良好意志品质,如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常规的调练。三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是锻炼意志的方式。任何独立作业都跟动机斗争、方法选择和执行等意志的各个环节相联系,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自觉地自始至终百折不挠地独立完成作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应启发他们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他们就可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起克服内外困难的精神,从而发展意志力。 其次是在劳动及社会实践中锻炼意志。 青少年学生参加劳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还可以锻炼他们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因为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又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再扩展一点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还应该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军训、参观、旅游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总要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从而也就使意志得到磨炼。正如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时所说:“意志不是生来的,而是在参与实践的斗争中磨炼出来。”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是铸造意志的大熔炉。 第三是在体育活动中锻炼意志。 体育,即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身体实践。也就是说必须亲身参加活动,才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掌握运动知识、技能,才能在活动中体味到锻炼的乐趣,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艰难以及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 人的意志品质不仅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关,而且与参与身体锻炼的过程有关。一方面,意志坚强能够促使人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使之更为健康:另一方面拥有健康的体质也容易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质增强了,精力旺盛了,也就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意志力。 但青少年朋友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常常伴有一系列问题,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意志薄弱。 首先是缺乏信心和勇气。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掌握一切技术动作总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最后达到巩固和自动化阶段的过程。这之中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磨炼,认真钻研。但学生往往对能否顺利完成动作缺乏信心,稍遇挫折,就表现出态度消极,没有勇气。 其次是缺乏果断性。缺乏果断性是意志薄弱的另一种表现。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在体育课上进行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投篮比赛。根据距离的远近和角度的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得分标准。全班进行比赛并排定名次,而且把比赛成绩纳入体育考试成绩。条件是近距离大角度得分少;远距离小角度得分多。每人在规定的次数中自选投篮点。投到最后一两次的时候,人们看到有的人勇于冒险,果断地选择了高分点而一举成功;有的人则表现得优柔寡断,求稳怕失败,满足于及格而选择低分点;还有人表现为不加思考,轻举妄动,鲁莽从事,明明分数很低,水平又差而盲从于人,结果失败。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上述的优柔寡断和不加分析的鲁莽武断同样是意志薄弱的一种特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