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显中 著
页数:36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163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毛泽东是我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倡导者、实践者与开拓者。本书秉承中西悠久共和传统,紧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原创性地提出和阐释了毛泽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共和意义的问题,并对其对国家结构、国家政体、国家建设、党委决策等领域的影响做了深入剖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和国组织理论。本书对于深化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研究,回应有关民主集中制的种种错误论调,科学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运用规律,坚定并拓展通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民共和国道路是一种有益的理论探索。
作者简介
黄显中,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道德哲学、政治哲学、行政哲学的研究。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1部,参著6部;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等国内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多篇。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伦理学会首届(1980-2010)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
本书特色
这是民主集中制研究领域颇含思考、颇具体系、颇有创新的一部书稿,是一部功底深厚、视野开阔、有创见的思想研究学术著作。
本书力求对民主集中制这个老问题进行新的探索,饱含着理论思考、建构和突破的艰辛与愉悦。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必然选择
二、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时代价值
三、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历史遗产
四、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理想
第一节 迈向共和的近代求索
一、近代中国的共和难题
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
三、近代中国的共和试验
四、迈向共和的近代误区
第二节 免于支配的共和理想
一、免于支配的价值理想
二、民族国家的免于支配
三、人民内部的免于支配
四、免于支配的现代共和
第三节 共和事业的组织原则
一、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二、共和国的力量之源
三、共和国的民众联合
四、共和国的组织原理
第二章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意义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的性质
一、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与政治原则
三、民主集中制与组织制度
四、民主集中制与组织规范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要义
一、民主集中制的本质问题
二、民主集中制的极左形态
三、民主集中制的极右形态
四、民主集中制的共和要义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的功用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主题
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目的
三、民主集中制的主要作用
四、民主集中制的国家理想
第三章 国家结构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态的历史选择
一、近现代中国国家结构的意义
二、民族自决政策的主张与放弃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与实践
四、马克思国家结构理论中国化
第二节 民主集中的单一制结构
一、共和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
二、单一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单一制的民主集中制形态
四、单一制的民主集中制基础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共和意蕴
一、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自治
二、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平等
三、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团结
四、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自由
第四章 国家政体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毛泽东政体观念
一、共和国政体的目的
二、共和国政体的依据
三、共和国政体的责任
四、共和国政体的德性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政体
一、民主集中制政体的思想
二、民主集中制政体的原则
三、民主集中制政体的结构
四、马克思政体理论中国化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共和意义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共和意向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体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运行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共和路径
第五章 国家建设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共和国人民内部矛盾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
三、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系
四、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
第二节 国家建设的组织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的内在结构
三、民主集中制的双重价值
四、民主集中制的共和理想
第三节 国家建设的共和之维
一、共和国建设的团结法宝
二、共和国建设的平衡方针
三、共和国建设的民主方法
四、共和国建设的伦理原则
第六章 党委决策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群众意见的民主集中
一、集中群众意见的政策意义
二、集中群众意见的调查途径
三、集中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
四、集中群众意见的合理部分
第二节 集体商议的党委决策
一、党委会集体商议的民主决策模式
二、党委会民主决策模式的主要环节
三、党委会民主决策模式的基本环境
四、党委会民主决策模式的共和要旨
第三节 党委决策的共和模型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
二、民主集中与群众路线
三、民主集中的双轨链接
四、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论
一、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必然选择
二、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时代价值
三、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历史遗产
四、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理想
第一节 迈向共和的近代求索
一、近代中国的共和难题
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
三、近代中国的共和试验
四、迈向共和的近代误区
第二节 免于支配的共和理想
一、免于支配的价值理想
二、民族国家的免于支配
三、人民内部的免于支配
四、免于支配的现代共和
第三节 共和事业的组织原则
一、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二、共和国的力量之源
三、共和国的民众联合
四、共和国的组织原理
第二章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意义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的性质
一、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与政治原则
三、民主集中制与组织制度
四、民主集中制与组织规范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要义
一、民主集中制的本质问题
二、民主集中制的极左形态
三、民主集中制的极右形态
四、民主集中制的共和要义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的功用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主题
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目的
三、民主集中制的主要作用
四、民主集中制的国家理想
第三章 国家结构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态的历史选择
一、近现代中国国家结构的意义
二、民族自决政策的主张与放弃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与实践
四、马克思国家结构理论中国化
第二节 民主集中的单一制结构
一、共和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
二、单一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单一制的民主集中制形态
四、单一制的民主集中制基础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共和意蕴
一、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自治
二、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平等
三、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团结
四、单一制共和国的民族自由
第四章 国家政体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毛泽东政体观念
一、共和国政体的目的
二、共和国政体的依据
三、共和国政体的责任
四、共和国政体的德性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政体
一、民主集中制政体的思想
二、民主集中制政体的原则
三、民主集中制政体的结构
四、马克思政体理论中国化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共和意义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共和意向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体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运行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共和路径
第五章 国家建设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共和国人民内部矛盾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
三、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系
四、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
第二节 国家建设的组织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的内在结构
三、民主集中制的双重价值
四、民主集中制的共和理想
第三节 国家建设的共和之维
一、共和国建设的团结法宝
二、共和国建设的平衡方针
三、共和国建设的民主方法
四、共和国建设的伦理原则
第六章 党委决策的民主集中制
第一节 群众意见的民主集中
一、集中群众意见的政策意义
二、集中群众意见的调查途径
三、集中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
四、集中群众意见的合理部分
第二节 集体商议的党委决策
一、党委会集体商议的民主决策模式
二、党委会民主决策模式的主要环节
三、党委会民主决策模式的基本环境
四、党委会民主决策模式的共和要旨
第三节 党委决策的共和模型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
二、民主集中与群众路线
三、民主集中的双轨链接
四、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