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敦兵
页数:227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38146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孔子家语》,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编定者王肃,杂取了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保存了很原始和可靠的史料,影响深远,有学者称其为“孔子研究书”。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思想与言行,很多内容关涉重大的历史文化事件,比如孔子周游列国、问礼老子、与国君对答以及有关礼乐制度、历史自然等论述。《孔子家语》在历目前长期被质疑为伪书,但20世纪以来的出土文献证明:该书虽有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但并非伪书。在研究孔子弟子、孔氏家学等方面,该书有比《史记》更明显的优势;在展示早期儒学的整体形象、解读三代历史等方面,该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书为全本无删节,加以精当的注释和通俗易懂的翻译,为读者优选可能地扫除阅读障碍。
作者简介
黄敦兵,河南桐柏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讲授儒家哲学多年。
本书特色
1.本书为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与言行的多方位记录,思想价值堪比《论语》,史料价值可追《史记》。 2.全本无删节,注释精当,译文晓畅明白,最大程度为读者解决阅读障碍。 3.专家执笔,校勘精审,内容专业可靠,值得信赖。 4. 原文与译文左右双栏对照排版,合理分段加以注释,查看译文无需翻页,更便于阅读。 5. 锁线精装,便于翻阅。布面书脊,美观、牢固、耐磨。
目录
王肃序 001
卷第一 001
卷第二 054
卷第三 094
卷第四 134
卷第五 170
卷第六 219
卷第七 248
卷第九 315
卷第十 365
节选
作为儒学研究的重要典籍,《孔子家语》自王肃为其作注后,在传播中却也不乏质疑之声。历代学者,围绕着其编者、成书年代等问题各抒己见。近年来,《孔子家语》获得学界的重视,研究不断深入,被誉为“孔子研究第一书”。现在,似乎到了对学界的相关研究作一番总结的时候了。 一、《孔子家语》的主要内容 《孔子家语》(以下简称《家语》),又名《孔氏家语》《孔圣家语》。可惜《家语》原书早佚,最早见其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而归入《六艺略》的《论语》类。汉晋之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亦有《家语》著录。 关于《家语》全书卷目,《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七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一卷,唐宋以后著录为王肃《家语》十卷本。今本《家语》十卷,四十四篇,三国时期魏国王肃作注,附有王肃序和汉儒孔安国后序。 从所载内容看,《家语》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据《孔安国序》所言,该书与“《论语》《孝经》并时”,乃“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虽然《家语》“属文下辞,往往颇有浮说、烦而不要者”,但“凡所论辨流判较归,实自夫子本旨”。 书中所载内容,很多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思想文化事件,比如孔子世系、从政、周游、入周考察、问礼老子、与国君问对、同弟子问答,有关礼乐制度、历史自然的论述,孔门七十二弟子事迹等,在展示先秦儒家整体形象、解读三代历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孔子家语》的真伪问题 当前《家语》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文本辨伪、史料价值与学术史定位等论域展开。以下就其主要方面,作一概览式回顾。本节先谈《家语》的辨伪问题。 《家语》真伪问题为学术界一大公案。三国魏时王肃注本十卷,因其称系得之于孔氏后人孔猛,遂使学界质疑其传本的可靠性。唐人颜师古注《汉书》时,便疑二十七卷本非王肃注本。 唐宋以来,《家语》渐被蒙以“伪书”之名,至清代考据学风盛行被斥为伪作。20世纪初,章太炎《国学概论》认《家语》为伪书。顾颉刚著《孔子研究讲义》一书,乃断定《家语》为王肃伪作,为“伪书之中尤其伪者”,因而“实无取信之价值”。直到20世纪末,还有不少出版物斥《家语》为“伪书”者,如《古今伪书考补证》、《伪书通考》、《中国伪书综考》等。 迄今,围绕《家语》之疑古与辨伪,学界观点之歧出,主要有三:一、视《家语》为伪作;二、视《家语》为原作;三、《家语》之作、注、序宜分开择取。本节略对前两点作一疏释,第三点放在叙述《家语》史料价值时讨论。 第一,有意增损说。 传统社会的辨伪始于东汉,郑玄后学马昭以为《家语》系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隋书·经籍志》则直载“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又示与《汉志》所见不同。清人孙志祖著《家语疏证》,认为《家语》经王肃“以意增损”,实乃“作伪难郑,诬圣背经”。 唐人颜师古注《汉书》时,以为《汉志》著录的二十七卷本《孔子家语》“非今所有《家语》”。清人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支持颜师古的看法,说:“《唐志》有王肃注《家语》十卷,此即肃掇拾诸传记为之,托名孔安国作序,即师古所谓今之《家语》是也。” 清人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陈鳣《家语疏证序》均认为《家语》是王肃“以意增损”的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皮锡瑞《经学历史》、崔述《洙泗考信录》、戴震等均认同。比如,崔述的《洙泗考信录》即认为“《家语》一书,本后人所伪撰。其文皆采之于他书,而增损改易以饰之”,“而世不察,以为孔氏遗书,亦已惑矣”。崔氏《古今尚书辨伪》亦云:“今所传《家语》亦肃之徒之所伪撰。”而清人王聘珍在《大戴礼记解诂序》中批评王肃篡改、伪造《家语》。 晚清时,皮锡瑞著《经学历史》,认为王肃有意“伪造”孔安国《尚书传》《论语注》《孝经注》《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五书”,“以相互证明”,且系“托于孔子及孔氏子孙,使其徒孔衍为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