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医骨伤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封面

作者:黄桂成 王拥军

页数:36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32680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基本要求,坚持正本清源、突出中医特色、强化中医思维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等编写原则,本教材编委会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了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编写体例,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本教材。 全书共10章,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各论分述了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和骨病等骨伤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和预防与调护等。本教材是在前版教材基础上的修订,对部分编写体例作了调整,并进一步规范了部分名词术语,还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删。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中医或骨伤专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黄桂成,男,57岁,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学科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从事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4年。临床擅长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折、颈肩腰退痛及骨伤疑难病。学术研究方向为脊柱关节病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颈椎病中医特色疗法》《诸方受伤科医集》等学术专著3部,主编骨伤科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共5部,其中《中医正骨学》《中医骨伤科学》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培养中医骨伤科学境内、外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26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和主要参加各级自然科学和教育研究项目12项,获第一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政府、教育厅教学成果奖5项,江苏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3项。曾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学术带头人称号。 王拥军,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与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1.8万年前-前21世纪)
三、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
第二节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的发展
第五节 中医骨伤科的兴盛
第六节 中医骨伤科的危机
第七节 中医骨伤科的新生
第二章 骨伤病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第一节 骨伤病的分类
一、损伤的分类
二、骨病的分类
第二节 骨伤病的病因
一、损伤的病因
二、骨病的病因
第三节 骨伤病的病机
一、损伤的病机
二、骨病的病机
第三章 骨伤病的临床诊查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症状体征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症状体征
二、局部症状体征
第三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四节 骨与关节检查法
一、检查方法和顺序
二、测量检查
三、肌力检查
四、临床检查法
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四章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药物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二节 手法
一、正骨手法
二、理筋手法
第三节 固定
一、外固定
二、内固定
第四节 练功
一、练功疗法的分类
二、练功疗法的作用
三、练功的注意事项
四、全身各部位练功法
第五节 其他疗法
一、针刀疗法
二、创伤骨科微创技术
三、脊柱微创技术
四、内镜技术
第五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急救技术
一、现场急救技术
二、创口的处理
第二节 周围血管损伤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
第五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
第六节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第七节 挤压综合征
……

各论

主要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医骨伤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7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