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客家文化教程

封面

作者:肖文评,周云水,钟晋兰,夏远鸣

页数:278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68304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本书从客家文化学的角度,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介绍客家文化,具体内容包括:导论、客家与客家文化和分论——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手工艺、客家教育文化、客家宗族文化、民间信仰、客家精神文化、客家艺文、客家华侨。全书对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分门别类地介绍,既可作为初次接触客家文化的读者的通俗读物,为广大民众开启精彩的客家文化之旅。

作者简介

肖文评,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客家研究辑刊》主编。在《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广东客家》等著作12部。

目录

总序
前言
导论 客家与客家文化
第一节 “客家”称谓的由来
第二节 客家民系的分布
第三节 客家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客家文化与中原及南方周边民系文化
思考题

第一章 客家建筑
第一节 客家先民的迁徙与客家村落的形成
第二节 客家村落民居
第三节 客家传统民居特色
第四节 客家围龙屋的建造特色
第五节 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
第六节 村落民居与传统文化
思考题

第二章 客家饮食
第一节 客家菜肴
第二节 客家小吃
第三节 客家酒文化和茶文化
思考题

第三章 客家手工艺
第一节 民间手工艺
第二节 民间手工艺的传承现状
思考题

第四章 客家教育
第一节 传统宗族教育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
第三节 崇文重教之风
思考题

第五章 客家宗族
第一节 传统宗族制度
第二节 宗族功能变迁
思考题

第六章 民间信仰
第一节 民间宗教
第二节 制度化宗教
第三节 多元神系及神明活动
思考题

第七章 民间礼俗
第一节 岁时节庆
第二节 生命礼俗
思考题

第八章 客家文艺
第一节 客家山歌与山歌剧
第二节 客家曲艺
第三节 客家舞蹈、歌舞与杂艺
第四节 客家民间文艺
思考题

第九章 客家华侨
第一节 客家华侨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客家华侨的分布
第三节 客家社团
第四节 客家华侨与祖籍地的关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客家文化教程》:  现在村中老一辈的人们依然有着对于传统宗族文化的怀念与向往,也许我们并不能把这一现象简单地概括为“封建势力的残余”,而正是由于这种既存的怀念与向往,决定了他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或多或少地总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又必然影响着被他们教育的下一代。通过现在村中40岁左右或者20~30岁已经有了一定社会经验并且有一定判别是非的能力的群体的问卷调查,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宗族文化的被传承者——正在或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所在宗族社区、所在家庭对其教育的影响,正在对现有的宗族文化遗产抱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宗族文化的传承对社会中的各方面也大有裨益,下面我们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一一解释。  首先,从微观上来说,这种转变实际上也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大有裨益。当代社会,人口流动显著增加,即使是古老的宗族也不能避免。而这种现象带给宗族以及族人什么呢?  第一,人口的流动带给古老的宗族外来的文化和外来的思想,使得古老的宗族焕发新的生机。第二,人口的流动使得许多劳动力背井离乡,在外漂泊,难免会有孤苦无依之感。针对这种状况,宗族文化在此时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像金字塔一样,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农村中的劳动力在城市中打拼,孤独无依之感必不可免,无人倾诉,劳心劳力,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宗族文化正是给了宗族内的人们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他们在外辛苦奔波,时不时地会回味起族中温暖的人情味儿。因此,我们认为宗族的存在可以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在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下,曾经沉睡了的宗族情感吸引着人们回到自己的宗族中寻找栖身之所,寻找一种心灵上的皈依。他们身在城市却心向乡村,中国传统的重亲情的心理作用,使他们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寻找到情感支持。20世纪,学者钱杭就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指出,中国农民对宗族有一种“本体性”的需求,即通过宗族满足其心理上的历史感、归属感、道德感。第三,宗族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而祖辈、父辈的人们秉承古老宗族的族规,对下一代的教育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正如在访谈中,一位老者所强调的“老一辈人是年轻人的榜样”,“祖上教育是正派的,一举一动皆教育”。由此可见,宗族还存在着规范族内人们言行的效果,使族内的人们尽可能地成长为那位老人口中“正派”的人。  其次,从中观上来说,宗族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对宗族社区建设的意义也是相当重大的。在此,需要申明的一点是,本处的“中观”系指宗族社区。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农村流动人口日益增加。从政治上来说,原有的以族长为代表的权力架构逐渐瓦解,当代行政力量支配着整个宗族村落的政治秩序,使得原来的宗族社区内的人有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从经济上来说,在中国传统社会,族人互恤互助是宗族长期得以存在的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家庭的功能和地位得到全面恢复,但这种小农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抵抗经济和社会风险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社会支持。然而,由于改革措施的不配套,社会上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满足农村家庭求助的生产经营支持机构,于是,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困难只能求助于社区的私人团体,而生产经营和家庭利益的紧密关联又在不断地缩小农户可能信赖的求助对象范围,有血缘连带关系的宗亲家庭遂成为农户最主要的选择对象。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为宗族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技术、理念上的支持。从文化上来说,宗族势力利用宗族文化,如清明祭祖扫墓和唱族戏等,较容易地将族人聚集起来,一起感受来自宗族的文化。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来自现代社会的一些文化、理念传播进来,对宗族影响甚广,原有的一些受到封建社会局限性影响的观念如今正在慢慢转变。比如,以往村中有不与邻村某姓通婚的习俗,而在恋爱自由、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推动下,被访谈者纷纷表示,“这样的习俗已经可有可无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客家文化教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7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