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封面

作者:张新吾

页数:2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770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能动性、人的实践和自由等理论观点为指导,在参照、借鉴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有关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超越”是人主体性精神实质的观点,即人意识到自身生存和发展受到客观或束缚,通过主观能动性与实践,在超越的过程与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在此基础上,探究主体性精神的特性、要素、层次结构、形成机理等,并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的现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方法和途径。

作者简介

张新吾,男,1978年8月出生于湖南郴州。2009年获河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理论导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多项国最级课题。

本书特色

本书采取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有深度的研究。该书阐述的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目录

目  录

绪  论 ………………………………………………………………… (1)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1)

    一  时代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 (1)

    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 (3)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4)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4)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8)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 (15)

    一  主体性………………………………………………… (15)

    二  主体性精神 ………………………………………… (17)

    三  主体性精神相关概念辨析 ………………………… (26)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 ………………………………………… (28)

    一  理论意义……………………………………………… (28)

    二  实践意义……………………………………………… (30)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方法和创新之处 ……………… (31)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31)

    二  研究方法……………………………………………… (31)

    三  创新之处……………………………………………… (32)

第一章  主体性精神概述 ………………………………………… (33)

第一节  主体性精神的特性 ………………………………… (33)

    一  现实性………………………………………………… (36)

    二  实践性………………………………………………… (41)

    三  激情性………………………………………………… (43)

    四  反身性………………………………………………… (46)

第二节  主体性精神的要素及其层次结构关系 …………… (48)

    一  自由…………………………………………………… (48)

    二  自觉…………………………………………………… (53)

    三  自主…………………………………………………… (58)

    四  自信…………………………………………………… (61)

    五  自为…………………………………………………… (64)

    六  自律…………………………………………………… (67)

    七  自省…………………………………………………… (70)

    八  主体性精神要素的层次结构关系 ………………… (73)

第三节  主体性精神的分类 ………………………………… (75)

    一  形式主体性精神与实质主体性精神 ……………… (75)

    二  被动主体性精神与主动主体性精神 ……………… (75)

    三  个体主体性精神与群体主体性精神 ……………… (76)

第四节  主体性精神的形成机理 …………………………… (78)

    一  问题压力机理 ……………………………………… (78)

    二  实践推动机理 ……………………………………… (80)

    三  参照影响机理 ……………………………………… (82)

    四  需要激励机理 ……………………………………… (83)

    五  积累升华机理 ……………………………………… (85)

第五节  主体性精神的主要功能 …………………………… (86)

    一  人生导向功能 ……………………………………… (86)

    二  价值引领功能 ……………………………………… (88)

    三  认知建构功能 ……………………………………… (89)

第二章  主体性精神的理论依据与思想借鉴 …………………… (91)

第一节  主体性精神及其形成的理论依据 ………………… (91)

 

第二节  主体性精神的思想借鉴 …………………………… (102)

   

第三章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现状透视及原因分析……………… (125)

第一节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的现状透视 …………………… (125)

   

第二节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44)

   

第四章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的目标、 原则和方法………… (152)

第一节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的目标 …………………… (152)

第二节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的原则 …………………… (154)

   

第三节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的方法 …………………… (164)

   

第五章  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的路径 ………………………… (176)

第一节  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三个统一 ………………… (176)

   

第二节  优化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 (181)

 

第三节  完善学校教育新路向 ……………………………… (184)

 

第四节  推进社会环境的优化 ……………………………… (196)

   

结  语 ……………………………………………………………… (200)

参考文献 …………………………………………………………… (204)

索  引 ……………………………………………………………… (214)

后  记 ……………………………………………………………… (22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7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