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康宁
页数:27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859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老子》博大、玄远的思想内涵是其得以成为延续不断、经久不息之传统的要因。学界对于《老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道”论。以“道”作为关键词,业已出现众多研究成果。视角的聚焦虽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却有可能窄化研究的范畴。相比于“道”论,学界已有的关于《老子》之“德”的研究成果较少。以全面、多维的视角观照《老子》之“德”,既是《老子》“德”论研究的必要前提,也是为德育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的前提。《老子》“德”论,是一个体系化、结构化的整体理论,其涵盖概念、主体、内容、方法等层面,具有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本著作率先对老子之“德”进行全面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 “德”论。以本研究所得之老子 “德”论与已有的“道”论互关互照,有助于人们形成对老子思想全面而周遍的认识。由道德理论与实践以及道德教育的角度而言,在对老子思想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论述并建构 “德”论,能够在整体上深化人们对于老子道德思想的认识,并对现实中人的道德发展以及道德教育开展具有积极地启发与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王康宁,女,1987年9月生。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读书和工作期间始终以道家《老子》思想作为研究重心,目前主要从事先秦道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近年来,在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约二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摘》《新华文摘》全文或摘要转载;独立与合作出版相关专著两部——《老子“道经”教育通义》和《老子“德经”参证与德育镜鉴》;主持相关省部级课题两项;参与国最级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以《老子》文本为主要依据,以道家“道人合一”“道器合一”的思想特点为线索,以多维度关照《老子》文本与其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原则,通过语义分析、观点比较、观念借鉴、论点创新等方式阐释《老子》“德”论。
目录
目 录
绪 论 1
一 选题缘由 3
二 文献综述 10
三 研究目标及方法 19
第一章 «老子» “德” 论研究的前提 24
第一节 对早期相关理论的解读与分析 24
一 对 «老子» “德” 论误解的澄清 24
二 对 «老子» “反道德” 的再认识 34
三 «老子» “德” 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38
第二节 «老子» “德” 论的重要性论证 40
一 “德经” 在 «老子» 中的重要性 41
二 “德” 及其相关理论在 «老子» 中的分量 47
三 “道” 与 “德” 关系中体现的 “德” 之重要性 49
第二章 «老子» “德” 义 53
第一节 «老子» 之前的 “德” 53
一 “德” 之初义 53
二 “德” 之伦理义 57
三 “德” 之哲学义 59
四 “德” 义演变的原因探析 60
第二节 «老子» 之 “德” 64
一 哲学之 “德” 65
二 伦理之 “德” 71
三 动词之 “德” 74
第三章 «老子» “德” 论的体系及层级 77
第一节 «老子» “德” 论的体系 77
一 “德” 论的相关概念 77
二 “德” 论的主体关系 91
第二节 «老子» “德” 论的层级 97
一 “道—德—仁—义—礼” 的价值层级 98
二 “上德” — “下德” 的价值层级 107
第四章 «老子» “德” 论的主体及表现形式 113
第一节 “道” 的 “生而不有” 之德 115
第二节 天地的 “不仁” 之德 120
第三节 万物的随顺本性之德 131
第四节 “人” 之德 140
第五节 “人主” 之德 147
第五章 «老子» “德” 论的实践途径及价值取向 157
第一节 «老子» “德” 论的实践途径 158
第二节 «老子» “德” 论的价值取向 168
第六章 «老子» “德” 论的德育镜鉴 180
第一节 «老子» “德” 论的德育观照 180
第二节 «老子» “德” 论的德育启示 196
第七章 不言之教———老子 “德教” 思想概览 204
第一节 “不言之教” 概述 204
第二节 老子对教育的解构 220
第三节 老子解构教育的原因及结果 238
第四节 不言之教之教育意旨 250
参考文献 266
后 记 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