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国民
页数:53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856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诠释具有密切的关系,解释者往往以经典诠释的方式展开哲学体系的建构。郭象《庄子注》是“诠释性的哲学著作”,是“六经注我”的典范作品。本书系统阐述了郭象的诠释学思想,包括诠释特征、诠释目的、创造性诠释、融贯性诠释、“庄子之意”的真理性等内容。本书采用专题形式,以重要命题、基本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集中而深入地论述了郭象的哲学思想;以发展和比较的观点,论述了郭象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发展、转化和创造,不仅展现了从庄子到郭象思想的演变轨迹,也揭示出他们思想的冲突和融合。
作者简介
刘国民,安徽肥西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史学研究。出版专著《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传统思想与现代诠释》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代公羊学之解释学研究”等。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本书特色
《郭象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结合传统经典注释的实践经验与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郭象的解释学思想,包括解释的基本特征,解释目的,创造性诠释,融贯性诠释,“庄子之意”的真理性、应用性、时代性,“寄言以出意”“迹与所以迹”之解释方法等内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郭象之诠释和建构的理解,也会有利于建设中国的哲学方法论和中国式的诠释学理论。
目录
第一节 《庄子注》的诠释特征
第二节 《庄子注》诠释目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三节 《庄子注》的创造性诠释
第四节 《庄子注》的融贯性诠释
第五节 郭象“庄子之意”的真理性
第二章 从庄子到郭象的“言意之辨”
第一节 “言意之辨”
第二节 庄子“得意而忘言”
第三节 郭象“寄言以出意”
第三章 郭象的“迹本论”
第一节 学人对“迹本论”的讨论
第二节 “无迹”“所以迹”“有迹”
第三节 圣人之迹
第四节 “迹本论”的意义
第四章 郭象的本性观
第一节 本性内容与性质的特征
第二节 “用气为性,性成命定”
第三节 性与心的关系
第四节 本性的作用
第五章 从儒道到郭象“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一节 儒家“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二节 老庄“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三节 郭象“人性与仁义之辨”
第六章 郭象的自生、独化说
第一节 老庄之道:原初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 学人对自生、独化说的讨论
第三节 万物禀气而自生
第四节 任其本性而独化
第五节 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
第七章 从老庄到郭象的自由之思
第一节 老子的“消极自由”
第二节 庄子的“超越自由”
第三节 郭象的足性逍遥
第四节 从庄子到郭象的命运论
第八章 从庄子到郭象的齐物论
第一节 庄子的齐物论
第二节 郭象的齐物论
第三节 郭象的玄冥论
第九章 从庄子到郭象的理想人格
第一节 庄子的方外之人
第二节 庄子的理想人格
第三节 郭象的理想人格
第四节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第五节 郭象对孔子形象的再塑造
第六节 郭象再塑孔子形象的方法
第十章 从庄子到郭象的“忘境”
第一节 充足舒适而忘
第二节 适合融合而忘
第三节 庄子之神人的“忘境”
第四节 郭象之圣人的“忘境”
第五节 郭象之“无心”“有心”
第十一章 从庄子到郭象的时间意识
第一节 时间意识
第二节 魏晋文人的时间意识
第三节 庄子的时间意识
第四节 郭象的时间意识
第五节 时间意识的诗意展现
第十二章 从庄子到郭象的知与言
第一节 学人对庄子之知的讨论
第二节 庄子的知与言
第三节 郭象的知与言
第十三章 从庄子“超越性”到郭象“内在性”
第一节 超越性与内在性
第二节 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
第三节 修养的功夫与境界
第四节 从核心观念辩示超越性与内在性
参考文献


郭象注 [唐]成玄英疏 曹础基,黄兰-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25/20250121/1/B949201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