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云根
页数:204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3305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开展公共外交,是一种好的方法。公共外交可以更为宽松、生动和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场合发出声音,讲述本国的”故事”。 《中共一大会址纪纪念馆故事》是中国纪念馆故事系列图书中的一本,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陈材料为选题素材,记述了建党初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徐云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工作,曾发表过多篇党史研究文章。
本书特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故事》是中国纪念馆故事系列图书中的一本,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陈材料为选题素材,分为建党活动探秘、一大代表踪迹、珍贵文物钩沉、相关事件解析四部分,再现了历史情境,记述了建党初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目录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维经斯基来华帮助建党
上海发起组成立始末
俞秀松与上海共产主义青年团
党培养干部的摇篮――外国语学社
杨明斋与华俄通讯社
一大代表的临时宿舍――博文女校
走进小沙渡工人半日学校――记我党个工人学校
党领导的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设在一大会址内的新时代丛书社
党领导的个工人总机关――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党领导的个妇女学校――平民女学校
第二部分 一大代表寻踪
没有出席一大的原因
未能出席一大的原因
一大会议召集人
在一大担任记录员的
智斗法租界巡捕的一大代表李汉俊
一大会议主持人
年龄最小的一大代表刘仁静
最年长的一大代表何叔衡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与一大的情缘
陈潭秋及其《次大的回忆》
王尽美名字的由来
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邓恩铭
陈公博与大东旅社离奇命案
身份颇具争议的一大代表包惠僧
曾在一大后担任中央局理书记的周佛海
引来租界巡捕的大嗓门马林
拨开半个世纪的迷雾――尼克尔斯基生平之谜
第三部分 珍贵文物钩沉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新青年》
最早刊载十月革命消息的《民国日报》
共产主义的细胞――《星期评论》
工人的喉舌――《劳动界》
个党刊――《共产党》
海外惊现个纲领和决议
为孙中山和立过功的打字机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张静泉及其保存的珍贵革命文献
一大南湖游船
一大会议蜡像
第四部分 相关事件解析
“共产主义小组”名称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原因
一大时全国党员数量
一大女“警卫”王会悟
一大房主李书城
闯入一大会场的陌生人
发生在一大会议上的争论
悬而未决的一大闭幕日期
“七一”党的诞生纪念日的由来
寻找一大会址的经过
节选
1919年6月,陈独秀因在北京散发反对北洋政府的传单而被关押。9月16日,经各界营救获释出狱。陈独秀出狱后仍然受到京师警察厅的监视。为了躲避军阀政府的迫害,他辞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职务,专门从事新文化运动。当时他的思想很激进,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 1920年1月29日,陈独秀应汪精卫、章士钊的邀请,从北京到上海,为西南政府筹办西南大学。经过几天商议,陈独秀草1.17西南大学组织大纲2月4日,他抵达武汉,应邀到武昌文华大学等校去演讲,提倡“打破阶级的制度,实行贫民社会主义”,鼓吹彻索改造社会,演讲轰动武汉社会各界。湖北官厅大为惊骇,令其停止演讲,速离武汉。当陈独秀离开武汉重返北京后,北洋政府急忙命令京师警察厅派了一名警察,守候在北池子陈独秀寓所门前,准备等陈独秀一到北京马上加以逮捕。陈独秀的友人、北京大学教授葛一涵得悉后,就同李大钊商量,决定派人先到西车站守候,待陈虫秀一下车,就把他接到北京大学理科教授王星拱家里暂避,而后耳转移到李大钊家里。不久,为了安全起见,李大钊决定由他亲自必密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 1920年2月的一天,一辆骡车驶出北京朝阳门,在通往天津的登路上缓缓行进。当时正是北京一带生意人往各地收账的时候,陈独秀头戴毡帽,身穿王星拱家里厨师的一件背心,背心上沾满了乌黑发亮的油迹,坐在骡车里面。李大钊跨在车把上,打扮成收账的生意人模样,携带的几本账簿印有店家红纸片子。在几天的旅途中,他们严肃认真地谋划在中国建立一个像俄国那样的布尔什维克政党。 陈独秀到天津后,又乘轮船赴上海。事先李大钊已向在上海的北京大学学生许德珩发出电报,要他在上海帮助陈独秀找住所。许德珩接到电报后,就预租了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DO弄2号),让陈独秀定居下来。这幢二楼二底的坐北朝南的里再石库门房子原来是柏文蔚的。辛亥革命后,柏文蔚曾在孙中山的调派下,到安徽当过都督。 陈独秀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定居后,把《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迂到这里。此时此刻,他对北京的学生运动状况作了深刻的反思,感悟到没有工人阶级的奋起,只有学生运动难以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于是他把目光转向IA阶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了发动工人起来开展革命斗争,陈独秀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工团体调查,深入了解上海小沙渡和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1920年4月2日,他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发表《劳动者的觉悟》的演说,对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做出高度评价。 1920年5月1臼,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等的组织下,第次纪念自己团结战斗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北京、广州、唐山等地的工人都纷纷举行了纪念活动。陈独秀为此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1920年5月郑重出版《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k该纪念专刊共发表文章28篇,其中有挛大钊的《“五一”HayDay运动史》一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工人和资本家的贫富悬殊和尖锐对立,指出“劳动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无法调和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这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共产主义者酝酿建党的实际活动的开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陈独秀在上海定居后,还联络一批先进分子经常学习和研讨马克思主义学说,宣传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酝酿筹建党的早期组织。 李大钊返回北京后,和邓中夏、高君宇等经过多次酝酿讨论,决定首先在北京大学组磐党做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了许多进步青年。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许多青年团结在他的周围,把陋作为良师益友。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那个时候是他的学生。”“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辽,影响了“五四”时期广大的知识青年,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逐步走上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革命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