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敏俐
页数:50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270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是作者多年来有关汉代诗歌研究的总结。作者主张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认识文学的发展,认为汉代诗歌是中国上古诗歌的结束,中古诗歌的开端。其变化源自于从先秦到汉代的巨大社会变革,中国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从秦代建立,但是真正的稳固和定型是从汉代开始,其背后则体现了深刻的经济文化变革。从汉代开始,中国文人阶层正式形成,也产生了新的文学观念,出现了新的诗歌形式。所以,无论是从创作主体还是诗体形式,汉代诗歌都开中国中古诗歌风气之先,为六朝以后的中国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集是对汉代诗歌发展目前各种问题的全面讨论。
作者简介
赵敏俐,1954年生,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被聘为首都师范大学首批资深教授,2019年被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讲席教授。出版过《两汉诗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周汉诗歌综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国诗歌通史》(主编)等学术著作,承担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自序
歌诗与诵诗:汉代诗歌的文体流变及功能分化
读书仕进与精思著文
——论汉代官僚士大夫与文人文学之关系
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
汉代乐府官署兴废考论
赋体的生成与先秦《诗》学传统
楚歌、横吹鼓吹与相和歌在汉代的兴衰更替
汉乐府歌诗演唱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论汉代乐府诗中的流行艺术与民间歌谣
——兼谈“民歌”概念在汉代诗歌研究中的泛用
汉初雅乐与《安世房中歌》简论
汉代文人的乐府歌诗创作及其意义
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与文人心态
——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位置
西汉贵族乐府考论
先秦两汉琴曲歌辞研究
汉代五言诗起源发展问题再讨论
论五言诗体的音步组合原理
论四言诗在汉代的发展流变
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
——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
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
汉乐府《陌上桑》新探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反映甘肃风情的诗篇
——汉乐府《陇西行》赏析
20世纪国外和港台地区的两汉诗歌研究
我的两汉诗歌研究之路
——《两汉诗歌研究》新版后记
歌诗与诵诗:汉代诗歌的文体流变及功能分化
读书仕进与精思著文
——论汉代官僚士大夫与文人文学之关系
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
汉代乐府官署兴废考论
赋体的生成与先秦《诗》学传统
楚歌、横吹鼓吹与相和歌在汉代的兴衰更替
汉乐府歌诗演唱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论汉代乐府诗中的流行艺术与民间歌谣
——兼谈“民歌”概念在汉代诗歌研究中的泛用
汉初雅乐与《安世房中歌》简论
汉代文人的乐府歌诗创作及其意义
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与文人心态
——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位置
西汉贵族乐府考论
先秦两汉琴曲歌辞研究
汉代五言诗起源发展问题再讨论
论五言诗体的音步组合原理
论四言诗在汉代的发展流变
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
——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
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
汉乐府《陌上桑》新探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反映甘肃风情的诗篇
——汉乐府《陇西行》赏析
20世纪国外和港台地区的两汉诗歌研究
我的两汉诗歌研究之路
——《两汉诗歌研究》新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