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秀丽著
页数:305页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80853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十一章, 主要介绍了耳科、鼻科、咽喉科的常见病症与一般检查方法, 并详细阐述了中医外用治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在治疗耳鼻咽喉病症中的实践应用,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师承多有助益, 对发扬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弘扬我国中医药外治疗法有一定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韩秀丽,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耳鼻喉教研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一直从事耳鼻咽喉科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2010年届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齐鲁汪氏耳鼻喉病症中医药特色技术”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外治学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及秘书。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学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委员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咽喉疾病言语康复分会委员
目录
第一节 耳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第二节 鼻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第三节 咽喉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第四节 口齿唇舌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第二章 耳鼻咽喉口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节 耳鼻咽喉口齿与脏腑的关系
第二节 耳鼻咽喉口齿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章 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主要病因
第二节 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主要病机
第四章 耳鼻咽喉临床常见症状
第一节 耳部症状
第二节 鼻部症状
第三节 咽部症状
第四节 喉部症状
第五节 气管、食管部症状
第五章 耳鼻咽喉一般检查
第一节 听力学检查
第二节 助听器及其选配
第三节 嗓音功能评价法
第四节 鼻及鼻窦检查
第五节 咽鼓功能检查
第六节 鼻阻力检查法
第七节 嗅觉检查法
第八节 喉肌电图检查
……
第六章 耳科常见病证
第七章 鼻科常见疾病
第八章 咽喉科常见疾病
第九章 中药外用治疗法
第十章 针灸疗法
第十一章 推拿导引法
参考文献
附 方药索引
节选
《耳鼻咽喉病症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三、语言障碍 语言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解剖、生理条件基础:要有正常的听觉及视觉,能正确反映信号:大脑半球一侧有良好语言中枢;神经核联络通畅;小脑协调功能正常;语言器官发育正常。 语言障碍见于临床各科,发病年龄和进展快慢各不相同。如听觉、学语、精神、协调功能、口腔发育、喉功能、呼吸和其他诸因素,对语言障碍均有一定的作用。语言障碍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其常累及语言中枢。外周神经疾病常造成呼吸肌、喉肌麻痹而影响发音。 (一)学语滞后 学语滞后,是指儿童学语能力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严重者有语言困难。儿童语言的发展年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出生后即有啼哭,说明发音器官正常,但只是简单的声音;3-4个月时,对外界声音有语言反应,能发出“咿”“呀”声;6个月时,开始摹仿单词;1岁时,开始说简单的词,叫出最熟悉的物件或人称,如“妈妈”,但含糊不清;2岁时,能说的词汇增多,能说出2个以上各词连接起来的词组或短句,学说话的积极性特别高;3-4岁时,说话相当清楚了,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一般女孩语言的发展比男孩早而快。 儿童学语滞后有以下几种原因:智力发育不全,常伴有学习困难;听力丧失,一般要延迟至3-4岁才发现听力有问题;环境因素,小儿听力、智力都正常,但与外界接触少,缺少语言刺激;脑器质性病变;语言器官异常,如唇裂、腭裂等。 (二)失语症 失语症常由于大脑皮质语言中枢受损害,以左侧大脑半球为多。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传染病、脑外伤及退行性病变等。 1.感觉性失语症 患者不了解、不认识说话和文字的意义,但听觉正常。患者经常答非所问,并说话很多,但听者不了解其内容,也有的患者说话很流利,有语法,但语句中常用词不当,或语无伦次等。 2.运动性失语症 也称表达性失语症,患者内心明白,但说不出来,即能理解他人语言内容,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发音器官正常。 运动性失语症,可伴有失写症,手写不出文字;或失用症,不能穿衣服、刷牙、梳头等;也有呈混合性失语,即感觉和运动性失语同时存在,完全不能诵读或书写。 (三)构语困难 构语困难,也称语声失常或构语障碍。构语活动,主要接受脑神经支配,若神经核以上、神经核或神经末梢受损害,其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运动障碍,而致构语困难,可出现语声模糊、咬字不准、说话不清楚等。但患者一般听力与理解能力均正常。 1.核以上病变 多数脑神经核通过锥体束接受两侧大脑皮质的支配,故一侧的锥体束病变不会引起语言障碍,因此只有双侧的损害才有明显的构语障碍。病因为皮质退变、缺血,中年后的双侧内囊病变或血管病变引起构音器官肌内麻痹。其临床表现为说话缓慢、吃力,语言含糊生硬,有爆发音,常有吞咽困难、气哽,流涎及步态迟缓等。 2.核性、核以下肌性病变 主要是Ⅶ、Ⅹ、Ⅻ脑神经损害,这些神经与说话有关,如有损害可出现语声失常。面神经麻痹,尤其是双侧麻痹,严重影响唇音和唇齿音,造成语言不清。迷走神经损害,如发生在高位常引起双侧软腭麻痹,致软腭不能关闭鼻咽而出现开放性鼻音。舌下神经损害,如单侧损害,引起同侧舌肌麻痹,症状较轻,并可逐渐代偿,而双侧损害可致永久性语言失常,表现为说话缓慢而不清晰,常伴有吞咽困难。肌源性构语困难,如重症肌无力,说话多易疲劳,可出现发音模糊、低哑甚至说不出声。 3.锥体系病变 如帕金森病,若累及语言肌,可产生语言失常症状,说话缓慢、语声单调、咬字不清,尤其唇音及唇齿音更明显。语言分节不良,有时语声发抖或急促爆发音。 4.小脑病变 小脑及其神经通路对随意运动有协调作用,如小脑受损害,失去小脑的控制,可致发音模糊、韵律不合、语言拖长、音强不均匀、时有爆发音、时高时低快慢不均。其原因是语言肌群的共济失调。见于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症、小脑肿瘤和退行性病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