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狂飞
页数:28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851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深层理论基础及其重要内涵解读的角度,讨论了美国品格教育的多个维度及其对我国品格教育的助益和启示。中国品格教育必须通过广泛吸纳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品格教育领域留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经由“基于关系性的比较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构既适应现代性又超越现代性的中国品格教育,并据此建构中国自己的品格教育理想图景。美国品格教育是西方品格教育的支流,具有着悠久的品格教育传统。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诠释的德性伦理的品格教育框式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建构的强调道德推理、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品格教育范式都揭示了隐喻在品格教育潜流层中源远流长的德性传统和道德谱系。对美国品格教育这一德性传统之片段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凸显现代性范式下我国品格教育能够获益的启示,也能在个性中彰显品格教育完整的图景。
作者简介
谢狂飞,江西萍乡人,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美德伦理和道德教育。近年来主要从事儒家伦理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品格教育的基本理论探究
第一节 品格的结构
第二节 品格的功能
第三节 品格的范畴
第二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伦理学基础
第一节 品格教育面临的深层困境
第二节 现代性面临的道德困境
第三节 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基础
第三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对品格教育的启示
第二节 主体认知与价值澄清的曲折探索
第三节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认知发展理论
第四节 品格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杜威的生活即德育
第二节 实用主义
第三节 个人主义
第四节 社群主义
第五章 美国品格教育范畴
第一节 智慧
第二节 勇气
第三节 人性关爱
第四节 公平正义
第五节 节制
第六节 超越性品格
第六章 美国品格教育是万能的吗——反思与借鉴
第一节 对美国品格教育范畴体系的思考
第二节 对美国品格教育方法的评论
第三节 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批评与反思
第四节 谁之品格?何种品格教育?何种品格教育方法
第五节 美国品格教育的当代困境
第六节 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品格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品格教育的基本理论探究
第一节 品格的结构
第二节 品格的功能
第三节 品格的范畴
第二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伦理学基础
第一节 品格教育面临的深层困境
第二节 现代性面临的道德困境
第三节 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基础
第三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对品格教育的启示
第二节 主体认知与价值澄清的曲折探索
第三节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认知发展理论
第四节 品格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美国品格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杜威的生活即德育
第二节 实用主义
第三节 个人主义
第四节 社群主义
第五章 美国品格教育范畴
第一节 智慧
第二节 勇气
第三节 人性关爱
第四节 公平正义
第五节 节制
第六节 超越性品格
第六章 美国品格教育是万能的吗——反思与借鉴
第一节 对美国品格教育范畴体系的思考
第二节 对美国品格教育方法的评论
第三节 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批评与反思
第四节 谁之品格?何种品格教育?何种品格教育方法
第五节 美国品格教育的当代困境
第六节 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品格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