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黎昌珍 著
页数:21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317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受制于财政资金供给能力不足、贫困识别机制存在偏差,扶贫资金运行与监管体制不完善等内外因素,政府扶贫资金减贫绩效难以实现第一化,减贫的边际效应呈现下降趋势。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必然会对扶贫产生影响: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将相应地降低减贫效应;二是“高投入、高能耗”主导性产业的扶贫开发将会被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和减贫动力新体系所代替,并将导致以下后果:产业结构变化必然会带来就业结构、就业方式以及扶贫政策的变化。本书研究了边际效应递减下民族地区持续减贫的内源发展问题。通过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标准变化、贫困发生率和减贫率等维度,利用Stata统计、导函数模型等对扶贫边际效果进行分析,从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少数民族的教育、健康,传统文化、习俗与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地区持续减贫的动力及其逻辑关系等内在因素,考察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对扶贫效果的影响,提出以内源为主要动力,内外源协同发展的我国民族地区持续脱贫减贫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黎昌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风险管理、政府危机管理、社会保障。广西教育学院地理教育学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出版专著:《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联动机制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人力资本投入研究》。在《系统工程》《学术论坛》《前沿》《管理观察》《湖北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社会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2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外源发展与内源发展概述
第一节 外源发展
第二节 内源发展
第三节 外源发展观与内源发展观之争
第二章 边际效应递减下的中国式外源扶贫
第一节 外源推动下的扶贫发展
第二节 中国式外源扶贫的动力与路径
第三节 边际效应递减下的中国式外源扶贫
第三章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贫困治理思维与结构
第一节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贫困治理的思维
第二节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贫困治理的结构
第三节 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思维与结构
第四章 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与减贫
第一节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差异
第二节 教育、人口素质提升与持续减贫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人口健康影响因素
第四节 民族地区人口健康情况对地区脱贫的影响
第五节 生计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调适
第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生计与可持续减贫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传统生计及其变迁
第二节 可持续生计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生计方式与减贫
第六章 女性自我发展与减贫
第一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贫困问题
第二节 性别差异化中的女性贫困
第七章 民族地区持续脱贫的动力及其逻辑关系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节 组织对民族生态的保护
第三节 民族生境与文化适应性
第四节 组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五节 生计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调适
第八章 内源主导和外源推动下的内外协同发展
第一节 外源式扶贫
第二节 内源式扶贫
第三节 内源主导和外源推动下内外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外源发展与内源发展概述
第一节 外源发展
第二节 内源发展
第三节 外源发展观与内源发展观之争
第二章 边际效应递减下的中国式外源扶贫
第一节 外源推动下的扶贫发展
第二节 中国式外源扶贫的动力与路径
第三节 边际效应递减下的中国式外源扶贫
第三章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贫困治理思维与结构
第一节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贫困治理的思维
第二节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贫困治理的结构
第三节 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思维与结构
第四章 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与减贫
第一节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差异
第二节 教育、人口素质提升与持续减贫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人口健康影响因素
第四节 民族地区人口健康情况对地区脱贫的影响
第五节 生计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调适
第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生计与可持续减贫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传统生计及其变迁
第二节 可持续生计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生计方式与减贫
第六章 女性自我发展与减贫
第一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贫困问题
第二节 性别差异化中的女性贫困
第七章 民族地区持续脱贫的动力及其逻辑关系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节 组织对民族生态的保护
第三节 民族生境与文化适应性
第四节 组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五节 生计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调适
第八章 内源主导和外源推动下的内外协同发展
第一节 外源式扶贫
第二节 内源式扶贫
第三节 内源主导和外源推动下内外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