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帝王陵墓:发掘深埋地下的皇家图景

封面

作者:李伟广

页数:405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68282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帝王陵墓通过严谨细腻的文字、引人入胜的内容配合精美配图,向读者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成长与发展轨迹。无论从建筑和装饰技艺上看,还是从数量、规模来看,各代王朝的陵墓座座都值得后人探索和研究。因为陵墓里除了有价值不菲的陪葬品外,其中所蕴藏的关于中国文化源流的珍贵线索,都可以大大满足今人们对自己祖先生存状态的强烈好奇。要知道,无论哪个人,当他看到那些精妙绝伦、超乎想像的古文化的时候,心中肯定会油然升起一股对自己祖先的崇敬和自豪之情。这些帝陵好像是一座座中华文明的博物馆,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李伟广,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办公室主任、历史教研室主任,有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在教学竞赛和教研论文评比中,曾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山东省一等奖和泰安市一等奖。闲暇之余,在《泰安晚报》深度剖析一些历史背后的故事。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宫廷历史专家向斯联袂推荐. 和同系列的上一辑涵盖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国宝、宝藏,这一系列同样精彩,分别从历代帝王、悬案和考古的角度展开,图文并茂地呈现古时的伟大与玄妙,多方面展现历史中细节的魅力。 全彩印刷、锁线裸背,严谨的内容与精美的插图呈现视觉盛宴。

目录

章 秦汉:辉煌开始

秦始皇陵:骊山脚下掩辉煌 / 002

选址骊山为哪般 / 002

地下“黄泉”深几许 / 006

“水银江河”护遗体 / 007

汉高祖长陵:祔葬累累簇长陵 / 008

汉代座帝皇陵墓 / 008

陪葬墓中惊现三千兵马俑 / 010

汉文帝灞陵:凿山为陵始灞陵 / 016

“因山为陵”的背后原因 / 016

“顶妻背母”的灞陵故事 / 017

汉景帝阳陵:夫妻同茔在阳陵 / 022

唯我独尊的皇家陵园 / 022

南北并立的“豪华陪葬团” / 023

意义非凡的彩绘陶俑 / 024

汉武帝茂陵:咸阳西望有茂陵 / 026

关于茂陵选址的传说 / 026

规模空前的奢华帝陵 / 027

地宫深处的玄妙奥秘 / 029

别具“象征”的陪葬墓群 / 030

汉昭帝平陵:封土为冢覆斗形 / 036

仓促建造的昭帝陵墓 / 036

上官皇后的陪葬墓 / 037

葬坑里的稀罕发现 / 038

汉宣帝杜陵:鸿固原上登杜陵 / 040

鸿固原上建杜陵 / 040

陵园内的庞大建筑群 / 041

“少陵园”上皇后冢 / 042

汉元帝渭陵:二十八宿守帝陵 / 044

渭陵陵园中的考古发现 / 044

排列有序的“二十八宿墓” / 045

汉成帝延陵:二度建陵花费多 / 050

匮竭天下造帝陵 / 050

红颜才女守陵墓 / 051

汉哀帝义陵:荒淫帝王谁陪葬 / 055

义陵考古初探测 / 055

义陵到底为谁建 / 056

光武帝原陵:枕河蹬山破常规 / 058

违背风水的神秘陵地 / 058

原陵选址的真正原因 / 060

“墓现金龙”的盗墓传说 / 061

原陵中的柏树传说 / 062

“汉陵晓烟”和“汉皇仰卧”的两大奇景 / 063

汉明帝显节陵:邙山以南有汉冢 / 072

富含政治意义的“东汉皇陵群” / 072

邙山之上“三汉冢” / 073

明帝身旁谁陪葬 / 073

汉献帝禅陵:“以汉禅魏”葬禅陵 / 075

汉朝末代帝王的行踪探寻 / 075

“百姓捧土”堆成的帝王陵墓 / 076

第二章 魏晋:古墓不祭

魏武帝高陵:奸雄留谜在安阳 / 082

一代奸雄的死亡之谜 / 082

“七十二疑冢”的古今探秘 / 083

安阳陵墓的证据挖掘 / 084

墓志铭引发的疑问 / 085

汉昭烈帝惠陵:苍山难掩武侯祠 / 088

为何君墓落臣祠 / 088

真墓在奉节的猜测 / 089

刘备真墓的第三种可能 / 090

东吴大帝蒋陵:东吴帝墓藏佳人 / 094

南京最早的六朝陵墓 / 094

孙权墓究竟在哪儿 / 095

晋武帝峻阳陵:鏊子山前峻阳陵 / 097

荒淫皇帝的生前功过 / 097

鏊子山前的帝陵初探 / 099

第三章 隋唐五代:依山为陵

隋文帝泰陵:独孤皇后不孤独 / 104

历经沧桑的古老帝陵 / 104

节选

  汉高祖长陵:祔葬累累簇长陵 “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仅唐人的一首诗,就足以让人们对这位大汉开国帝王、一代风流人物刘邦的“安眠之地”想入非非。回看历史,这位“以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的皇帝曾在生前给我们留下多少佳话?他斩蛇起义,叱咤楚汉战场,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身负重伤十二次,最终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而自己登上皇帝宝座。这就是汉高祖的辉煌一生。如此一位传奇人物,自然不甘心寂寞死去,因此他从称帝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营建自己的陵墓,也就是我们本节要给大家介绍的长陵。 汉代第一座帝皇陵墓 晴天丽日,如果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远望过去,自可看见一座山峰兀立,气势雄伟的“小山”,那就是长陵了。长陵,位于秦咸阳宫旧址咸阳原的最点,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可在此俯瞰长安胜景,真乃一块风水宝地。由此便可看出刘邦在选址的时候,一定是煞费苦心。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墓,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于此。据史书记载,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陵园略呈方形,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古书《三辅黄图》中说,“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折合今天的长度即为3150米。现代考古工作人员曾对发现的长陵遗址进行实测,发现陵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实测的结果与文献记载大体吻合。 陵园的四面墙壁均有遗存,其中距高祖陵80米的西墙保存得最好,尚有高3米、长600米左右的一段墙赫然矗立。西墙下4米的深处,还发现了五条水道并列的一组排水管。这种房脊形的水道高、宽各50厘米,为秦汉时常用的标准水道。 在长陵陵园东门外马路北侧,就是陪葬墓区。长陵的陪葬墓区,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7千米。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这些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现在尚存63座。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是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1245米,西墙长度为2200米,北墙残长200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7~8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之大,墙垣之坚固结实。 在刘邦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殿堂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陵园中的宫人要像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 陪葬墓中惊现三千兵马俑 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安居的长陵位于今天西安市中心以北约20千米、咸阳市以东约20千米的窑店镇三义村北,不仅主陵墓气势雄伟,陪葬墓更是规模庞大,数目惊人。1965年,考古人员对陪葬陵进行仔细勘察,结果意外发现了3000座彩绘兵马俑,这一发现,让世人惊叹不已。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陪葬墓区东、西两排,共有11个两两相对的土坑,土坑内是排列有序的1800余步兵俑、580余骑兵俑,还有许多陶盾牌、兵器和车马饰。步兵俑葬于5个坑内,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44.5厘米,身高相当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他们身披各式用绚丽的红、白色描绘出甲片的黑色铠甲,有手持戈或盾,左手握拳下垂,虽然不如真人高大,但却个个威武十足。 骑兵俑葬于6个坑内,它们身着红、白、绿、紫等颜色的服装,上面还有彩绘的图案,大多也披着黑色铠甲。骑兵所骑之陶马形象逼真,有的俯首帖耳,似安然待命;有的昂首嘶鸣,似急欲出征。 很显然,考古学家在陪葬墓中发现的这些步兵俑和骑兵俑都是殉葬用的,但是,如此规模庞大的“殉葬兵团”究竟是哪位风流人物的殉葬品呢?这个谜题勾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为揭开此谜,1970年,考古工作者对陪葬坑北边不远处的两个大墓冢进行了考古发掘,从中发现了钟、磬等乐器,彩绘漆木车、漆箱等用具。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从两座墓中发现了两百余枚玉片,个别玉片的四角小孔里还有残留的银丝。由此可知,死者大概是身穿银缕玉衣下葬的,身份相当高。 基于这些考古发现,再参照《水经注》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墓应该是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这种说法应当是可信的。众所周知,周勃是刘邦的贫贱之交,当年曾和他一起起义,后又一直追随他打江山、定江山,功劳显著。其子周亚夫也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领,曾助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保得大汉江山稳定不倒。由此可见,周氏父子对安刘定国,可谓功劳甚大。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有一个规矩,即重要的军事将领死后,朝廷都要给以隆重的礼遇,以军阵送葬。那么,以周勃、周亚夫父子的武功以及他们在汉初政局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得此威武军阵送葬,在当时应该是名正言顺。而杨家湾庞大的陶俑群,正象征着为死者送葬的军队,由此推测,考古学家在陪葬墓中发现的这三千彩绘兵马俑极有可能是这两位功勋显著的汉代将军父子的陪葬之物。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帝王陵墓:发掘深埋地下的皇家图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