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舍
页数:30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201639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这一辈子·兔儿爷·茶馆:老舍经典》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经典版本,集结了老舍多篇各体裁经典短篇作品,如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散文《想北平》《宗月大师》,话剧《茶馆》等;另收入书信数篇,勾勒出老舍一生经历的各方剪影。本书力图读者提供一次在一本书中领略老舍多种名篇风采的机会。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散文《想北平》《宗月大师》、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本书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独特性首先在于,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是中国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和批判者。这不仅是指,他的艺术世界几乎包罗了市民阶层的一切方面,显示出他对这一阶层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经由对自己的独特对象——市民社会,而且是北京市民社会的发掘,达到了对于民族性格、民族命运的一定程度的艺术概括,达到了对于时代本质的某种揭示。
——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我以为老舍对文坛的最大贡献就在这里:一是写出了皇权影子下的百姓之苦,京城的原色调被还原了。二是点染出了社会变迁的历史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许多作品都有史诗的意味。三呢,在民俗里发现了美的存在,并把它升华到精神的高度。
——孙郁《老舍的不凡》
目录
微神
月牙儿
阳光
断魂枪
我这一辈子
散文
想北平
兔儿爷
北京的春节
英国人
东方学院
青岛与山大
大明湖之春
我的母亲
宗月大师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后
敬悼许地山先生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四位先生
话剧
茶馆(三幕话剧)
书信
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1926年6月16日)
致胡适(1926年9月30日)
致赵景深(1930年4月4日)
致赵家璧(1933年2月6日)
致陶亢德(1938年3月15日)
致郁达夫(1939年5月24日)
家书(1942年3月10日)
致赵清阁(1955年4月25日)
节选
兔儿爷
我好静,故怕旅行。自然,到过的地方就不多了。到的地方少,看的东西自然也就少。就是对于兔儿爷这玩艺也没有看过多少种。
稍为熟习的只有北方几座城:北平,天津,济南,和青岛。在这四个名城里,一到中秋,街上便摆出兔儿爷来——就是山东人称为兔子王的泥人。兔儿爷或兔子王都是泥作的。兔脸人身,有的背后还插上纸旗,头上罩着纸伞。种类多,作工细,要算北平。山东的兔子王样式既少,手工也很糙。
泥人本有多种,可是因为不结实,所以作得都不太精细;给小儿女买玩艺儿,谁也不愿多花钱买一碰即碎的呀。兔儿爷虽也系泥人,但售出的时间只在八月节前的半个月左右,与月饼同为迎时当令的东西,故不妨作得精细一些。况且小儿女们每愿给兔儿爷上供,置之桌上,不象对待别种泥娃娃那么随便,于是也就略为减少碰碎的危险。这样,兔儿爷便获得较优越的地位,而能每年一度很漂亮的出现于街头。中秋又到了,北平等处的兔儿爷怎样呢?
我可以想象到:那些粉脸彩衣,插旗打伞的泥人们一定还是一行行的摆在街头,为暴敌粉饰升平啊!
听说敌人这些日子,正在北平大量的焚书,几乎凡不是木板的图书都可以遭到被投入火里的厄运。学校里,人家里,都没有了书,而街头上到处摆出兔儿爷,多么好的一种布置呢!暴敌要的是傀儡呀!
友人来信,说平津大雨,连韭菜都卖到三吊钱(与重庆的“吊”同值)一束,粗粮也卖到一毛多一斤。谁还买得起兔儿爷呢?大概也就是在市上摆几天,给大家热闹热闹眼睛吧?
因而就想到那些高等汉奸,到时候,他们就必出来。正如桂花一开,兔子王便上市。他们的脸很体面,油光水滑的,只可惜鼻下有个三瓣子嘴,而头上有一对长耳朵。他们的身上也花花绿绿,足下登起粉底高靴。身腔里可是空空的,脊背有个泥团儿,为插旗伞之用;旗伞都是纸作的。他们多体面,多空虚,多没有心肝呢!他们唯一的好处似乎只在有两个泥膝,跪下很方便。
兔儿爷怕遇上淘气的孩子,左搬右弄,它脸上的粉,身上的彩,便被弄污;不幸而孩子一失手,全身便变成若干小片片了。孩子并不十分伤心,有钱便能再买一个呀。幸而支持过了中秋,并未粉碎;可又时节已过,谁还有心玩兔子王呢?最聪明的傀儡也不过是些小土片呀!那些带活气的兔子王,越漂亮,我就越替他们担心;小日本鬼子不但淘气,而且是世上最凶狠的孩子啊。兔子王的寿命无论如何过不去中秋,我真想为那些粉墨登场的傀儡们落泪了。
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那么,我们不仅当北望平津,似乎也当自省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