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鉴(2020)

封面

作者:左世全

页数:384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155636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增材制造领域近年的发展情况。本书内容涵盖增材制造产业的市场、政策、技术、产品、企业、标准、科研以及地方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信息和重大事件,是我国增材制造行业高质量、高信息密度、高实用价值的专著,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最单位及社会各界全面深入了解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决策和咨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合增材制造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以及对增材制造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左世全
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指南/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智能制造(包括机器人、增材制造)、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研究。已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重点课题30余项,曾参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国家文件的起草工作。曾主持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陕西、四川、青海、新疆等地方政府/园区/企业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接受中 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30余次,出版增材相关图书十余本。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成立于2016年10月19日,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增材制造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128家相关单位,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合 作的原则,共同发起组成的跨行业、开放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秘书处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现有联盟成员290家,是中国增材制造领域层次第一、规模最大的行业组织。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坚持开放、创新、合 作、共赢的工作原则,立足于为我国增材制造产业搭建合 作与促第一台,致力于支撑行业管理、聚拢行业资源、营造创新环境、促进交流合 作,助力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壮大。

本书特色

国内增材制造方面年鉴,资料详实,内容丰富、专业,是一本难得的增材制造领域的资料性工具书。 ·专家题词
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荣誉顾问 林宗棠手写题词“增减结合,创新发展”。·材料新颖
全书整理了大量统计数据,严格审核收录了70余家增材制造领域企业的全新素材,参考并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前沿学术成果,方便读者进一步扩展学习。 ·精准解读
基于作者强大的知识背景,精准解读了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了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借鉴。·综合性强
全景式展现了增材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及国内外重点投资案例,梳理了当下行业热门事件、增材制造标准体系、专利分析及人才发展等内容,有一定的史料记录价值。

目录

第 1章 发展综述

一、内涵及意义 / 2

二、发展历程 / 3

三、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展望 / 7

第 2章 国家战略

一、国外相关政策综述 / 28

二、地方主要政策 / 34

三、2017年以来相关政策一览表 / 36

四、国家主要政策全文及解读 / 36

第3章 行业细分

一、专用材料 / 48

二、核心零部件 / 52

三、软件系统 / 55

四、工艺技术 / 59

五、装备 / 64

六、工业云平台 / 75

七、服务 / 85

第4章 技术创新

一、前沿技术研究与发展 / 88

二、增材制造优秀论文摘录 / 101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工艺及应用 / 101

激光沉积增材制造耐高温钛合金性能研究 / 108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镍基高温合金研究现状与挑战 / 114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Al-Mg-Sc合金的研究现状 / 120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 124

热输入对Al-Cu-Sn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堆积体组织与

性能的影响 / 134

热输入量对WAAM ZL114A合金成形、组织与性能的

影响 / 142

SLM增材制造工件的正态分布支撑设计 / 150

SLM增材制造工件成形取向的优化 / 155

基于ASTM F2792标准的金属3D打印技术体系及其在

云制造平台中的应用 / 160

选择性激光熔化高熵合金CoCrFeNiMn成形试验 / 168

3DP工艺中黏结剂渗透过程的仿真与研究 / 174

SLM成形Inconel 718过程及组织性能调控 / 184

增材制造技术中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的声波—弹性波

耦合(一):理论 / 191

增材制造技术中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的声波—弹性波

耦合(二):应用 / 208

第5章 典型应用

一、综述 / 222

二、系统解决方案 / 226

三、重点制造领域 / 230

四、生物医疗领域 / 249

五、文化创意领域 / 257

六、创新教育领域 / 267

第6章 地区概况

一、京津冀地区 / 270

二、长三角地区 / 270

三、粤港澳大湾区 / 272

四、中西部地区 / 273

五、其他地区 / 275

第7章 重点企业

一、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78

二、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79

三、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281

四、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282

五、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83

六、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85

七、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286

八、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288

九、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289

十、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 290

十一、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291

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 293

十三、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 293

十四、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93

十五、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 / 295

十六、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 / 295

十七、三的部落(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96

十八、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296

十九、浙江亚通焊材有限公司 / 297

二十、广东峰华卓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98

二十一、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 298

二十二、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300

二十三、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00

二十四、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302

二十五、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 / 303

二十六、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 / 303

二十七、三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04

二十八、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306

二十九、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306

三十、西安点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307

三十一、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307

三十二、安徽中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308

三十三、南京铖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308

三十四、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308

三十五、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09

三十六、长兴时印科技有限公司 / 309

三十七、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 309

三十八、上海盈普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310

三十九、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 / 311

四十、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 / 311

四十一、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312

四十二、苏州倍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312

四十三、上海复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312

四十四、上海建工集团 / 313

四十五、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313

四十六、攀钢集团研究院 / 313

四十七、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314

四十八、成都天齐增材智造有限责任公司 / 314

四十九、上海酷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315

第8章 行业组织

一、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简介 / 318

二、地方行业组织简介 / 318

第9章 国际合作

一、中外企业合资合作发展情况 / 326

二、2018—2020年国内外重点投资案例 / 326

第 10章 科学研究

一、行业获奖情况 / 332

二、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项目奖项情况 / 332

三、增材制造主要科研团队基本情况 / 333

四、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 338

五、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338

六、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介绍 / 339

第 11章 热点聚焦

一、2018—2020年国内年度热点事件 / 344

二、2018—2020年国外年度热点事件 / 346

附录1 增材制造标准体系

一、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新进展 / 352

二、标准化工作模式创新提出新举措 / 353

三、今后发展及工作思路 / 354

附录2 增材制造专利分析

一、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 / 358

二、欧洲处于全球较高地位 / 358

三、增材制造的主要应用领域 / 358

四、各国的主要申请人排名 / 359

五、小创新主体的大贡献 / 359

附录3 增材制造人才发展报告

一、增材制造从业人员供需分析 / 362

二、中国增材制造产业人才政策概览 / 377

三、我国增材制造人才短板分析 / 379

四、国外增材制造人才发展经验 / 380

五、我国增材制造人才发展对策建议 / 383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鉴(2020)》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