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的前半生(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自述)

封面

作者:爱新觉罗·溥仪

页数:581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45777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身份特殊: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阎崇年语)
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喻大华语)
内容丰富:全本无删减,真实、全面地反映溥仪的前半生;补充罕见图片,拉近与那个时代的距离。
装帧精美:双封烫金工艺,裸背线装设计,180度展开阅读。
随书附赠:一张是书籍4倍大小的故宫手绘插页,可涂色(有视频教程)。

作者简介

溥仪(1906—1967),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字浩然。满族。光绪帝侄,醇亲王载沣子。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被迫退位 。1917年张勋曾拥其复辟,仅12天即失败。1924年11月被废除帝号逐出宫。1925年移居天津。1932年在侵华日军策划下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称“满洲帝国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8月被移交中国政府监禁、改造。1959年获特赦释放。1961年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书特色

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本书全本无删减,真实、全面地反映溥仪的前半生;补充罕见图片,拉近与那个时代的距离。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外祖父荣禄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摄政王监国
五、亲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
二、帝王生活
三、母子之间
四、毓庆宫读书
五、太监
六、我的乳母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
二、丁已复辟
三、北洋元老
四、不绝的希望
五、庄士敦
六、结婚
七、内部冲突
八、遣散太监
九、整顿内务府
十、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在“北府”里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东陵事件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郑孝胥的理想
七、“行在”生活
第五章 到东北去(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会见土肥原
四、白河偷渡
五、在封锁中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七、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1932-1945)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
二、登场
三、“元首”的“尊严”
四、李顿调查团
五、第三次做“皇帝”
六、吉冈安直
七、我的恐惧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十、“后”与“妃”的命运
十一、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惧和幻想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三、我不认罪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第八章 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
二、第一次写自传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四、黑色的皮箱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六、检举与认罪
七、震动
八、原形毕露
第九章 认罪以后(1955-1956)
一、观测“气象”
二、劳动滋味
三、生活检讨会
四、血泪控诉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七、第三次崩溃
第十章 一切都在变(1956)
一、最初的答案
二、会见亲属
三、日本战犯
四、离婚
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二、解放了的人
三、美与丑、善与恶
四、“监狱”
五、“所方”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
第十二章 特赦(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三、告别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节选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一、登极与退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的傍晚,醇王府里发生了一场大混乱。老太太不等听完儿子带回来的懿旨,先昏过去了。王府太监和妇差丫头们灌姜汁的灌姜汁,传大夫的传大夫,忙成一团,那边又传过来孩子的哭叫和大人们的哄劝的嘈杂人声。新就位的摄政王手忙脚乱地跑出跑进,一会儿招呼着随他一起来的军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这时他忘掉了老太太正昏迷不醒。一会儿被叫进去看老太太,又忘掉了军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这样闹腾了好大一阵儿,老太太苏醒过来,被扶送到里面去歇了,这里未来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军机大臣束手无策地等摄政王商量办法,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
家里的老人给我说的这段情形,我早已没有印象了。老人们说,那一场混乱后来还亏着乳母给结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怜,本能地拿出奶来喂我,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了束手无策的老爷们,军机大臣和我父亲商量了一下,决定破例地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我见慈禧太后。
我和慈禧这次见面,还有点模糊的印象。那是由一次强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记得自己忽然陷入了许多陌生人之间,没有了嬷嬷,也没有了我习惯了的那间屋子,尤其可怕的是在一个阴森森的帏帐中,露出一张瘦削的老太婆的脸,丑得要命。据说我一看见慈禧这副病容,立刻号啕大哭,浑身哆嗦不止。慈禧看我哭了,叫人拿冰糖葫芦给我,不料我一把拿过来就摔到地下,连声哭喊着:“要嬤嬷!要嬷嬷!”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我入宫后第三天,慈禧去世,过了一个多月,即十二月初二这天,举行了登极大典。我后来听人说,这个大典又被我哭得大煞风景。
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所谓登极,就是我父亲扶着我坐在宝座上,接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朝贺。在大典之前,照章要先在中和殿接受领侍卫内大臣们的礼(在大典上他们站列两侧,不便与文武百官一起朝贺)。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又把我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的时候,这就超过了我的耐性的最后限度,这就难怪我不放声大哭。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待)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而文武百官行的是三跪九叩礼,磕起头来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文武百官可就窃窃私议起来了。“王爷怎么可以说什么‘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一切的议论,都是垂头丧气的,好像人人都发现了不祥之兆。
后来有些笔记小品里提起过这件事。有一本书里加枝添叶地说,我是在钟鼓齐鸣声中吓哭了的,又说我父亲在焦急之中,拿了一个玩具“虎小儿”哄我,才止住了哭。其实,那次大典因为处于“国丧”期,丹陛大乐只设而不奏,所谓玩具云者更无其事。不过说到大臣们都为了那两句话而惶惑不安,倒是真事。有的还说,不到三年,清朝真的完了,要回家的也真回了家。可见,当时说的句句是谶语,大臣们早是从这两句话得到了感应的。
事实上,真正的感应不是来自偶然而无意的两句话。如果翻看一下当时历史的记载,就很容易明白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们的忧心忡忡和忌讳百端是从哪里来的。只看《清鉴纲目》里关于我登极前一年间的大事提要就够了: 光绪三十三年,秋七月。广州钦州革命党起事,攻陷阳城,旋被击败。
冬十一月。孙文、黄兴合攻广西镇南关(现改名睦南关)克之,旋败退。
谕:禁学生干预政治及开会演说。
三十四年,春正月。广东缉获日本轮船,私运军火,寻命释之。
三月。孙文、黄兴遣其党攻云南河口克之,旋败退。
冬十月,安庆炮营队官熊成基起事,旋败死。 这本《清鉴纲目》是民国时代编出的,所根据的史料却主要是清政府的档案。我从那个时期的档案里还看到不少“败死”“败退”字样,我发现这类字样越多,也就越说明风暴的加剧。这正是那些埋怨大典煞风景的王公大臣们的忧患所在。到了宣统朝,事情就越加明显。后来起用了袁世凯,在一部分人心里更增加一重忧虑,认为外有革命党,内有袁世凯,历史上所出现过的不吉之兆,都集中呈现在宣统一朝来了。
我在不知不觉中做皇帝的第三年,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在皇朝最后的惊涛骇浪的日子里发生的事情,保留在我记忆中的有这么一点印象: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而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莫名其妙,纳闷他们哭什么,殿里除了我们三人别无他人,安静得很,甚至胖老头抽鼻子的声音我都听见了。他边抽缩鼻子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的问题。从这次召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的前半生(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自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