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研究

封面

作者:徐国祥

页数:190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42368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学术专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6ATJ004)《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章论述了本著作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评析,阐述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具体设计。本著作首先论述了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原则,然后详细阐述了各分类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设计了一套理论指标体系,很后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提炼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证指标。第三章是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的编制及计算过程。本著作首先结合相关政策和文件等,并参考世界各国的相关数据,详细设定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的目标值,然后对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很后对四种计算方案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本著作首先对四种方案计算得出各年全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及其分类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然后对四种方案计算结果的异同性进行分析,很终确定以方案二(基于偏差平方和很小原理的主观(AHP)—客观(CV、EM、PCA)的简单平均组合法)作为本著作的权重方案,很后根据方案二的测算结果对历年来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进行了横向分析和纵向探究,为动态监测与评价各省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第五章是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分析。本著作首先对各年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测算结果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然后详细阐述了空间面板模型的设定和选择,很后对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六章是本著作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著作的主要创新之处:,次系统、全面地提出并研究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基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构建评价指数。第三,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目标值。第四,综合运用了主、客观赋权法编制评价指数。第五,基于各省市指数值,合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指数值。第六,对省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徐国祥,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国家二级教授,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讲席教授、首批学术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上海市模范教师”等称号,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多年来在经济统计、金融统计学、统计指数理论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陈燃萍,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创新之处、结构安排及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具体设计
第一节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原则
第二节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研究
第三节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指标和实证指标

第三章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的编制及计算过程
第一节 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目标值的设定研究
第二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研究
第三节 我国各省区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四种计算方案分析

第四章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第一节 四种方案下指数相关性分析及一致性检验
第二节 四种方案下计算结果的异同性分析
第三节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最终结果
第四节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的测算结果分析

第五章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分析
第一节 空间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设定与选择
第三节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