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日子

封面

作者:刘同柱,刘连新主编

页数:293页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120507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抗“疫”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重大、重要事件报道, 战“疫”人物专访以及医务人员的战“疫”日记、图片等第一手素材, 集中呈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那些难忘的人, 难忘的事, 难忘的场景和经历, 以传递一所百年老院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传递抗“疫”正能量。同时, 展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医学的认知、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尊重、信任。本书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刘同柱,安徽省岳西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曾任岳西县中医院院长,岳西县卫生局副局长、局长,安庆市卫生局副局长,安庆市立医院院长,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书记、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医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安徽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会长、安徽省医学装备质控中心主任。具有丰富的卫生行政管理及医院管理经验和优秀的医院管理业绩。     刘连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书记,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科技部“变革性技术”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国之名医?优秀风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及首届“龙江名医”等荣誉称号获得者。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实验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肝脏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本书特色

本书真实记录了一个个闻令而动、逆向而上、舍身为国、守望相助的真实故事,文字朴实感人,感情真挚温暖。

一位位你我身边的“他”和“她”,正是中国战“疫”群像的一帧帧像素,共同绘就出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表达。

目录

前言

篇一 抗疫故事
在科技战“疫”赛道上争分夺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访谈
守住“安徽战场”发出“安徽声音”——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执行院长刘连新访谈
向新冠肺炎发起挑战的人——记中国科大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临床研究团队
中国科大附一院徐晓玲教授:迎战“炎症风暴”
他们距离病毒最近,但依然开朗乐观
做“白衣战士”的守护人
“80后”护士长坚守抗疫一线
圣文娟:在金银潭医院的奋战是一次心灵洗礼
“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笑脸!”
她输着液送闺蜜出征
这张武汉隔离病房里医患相互鞠躬的照片,看哭了
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的行李箱里装着啥“秘密”?
拎着行李的理发师,还以为要跟着去湖北呢
向“逆行”天使传喜讯:放心!母子平安
他们俩的故事都跟救援有关,如今妻子奔赴武汉
勇担战疫先锋永葆军人本色
病房内手机作画送给心中“天使”
这个“战地”生日祝福送给“战地”
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自制呼吸操宣教视频助力患者康复
纸短情长,“逆行者”书信致谢“摆渡人”
一张自拍照神奇“治愈”患者
患者的“拒绝”让刚强男儿落泪
拼命的工作时常的失眠只为亲人的安睡
85后妈妈打“大灰狼”40天,隔离后最想做
鲁朝晖&王晓兵:跨越近三十年春秋,杏林精神在他们手中传递
徽故事:听!援鄂医生回家后的诉说
140位逆行英雄凯旋后再请战:“我们愿为世界贡献力量”
安徽两名病理专家在武汉“红区”的42个日夜
了不起的爸爸
直击新冠肺炎隔离病房ICU:“这不是演习,这是真枪实弹的‘战场’!”
“我们每天都在为患者打气、加油”
“我能听到面屏后汗水滴落的声音”——华中科大皖籍教授在肥痊愈出院感谢家乡医护人员
……

篇二 家国情怀
篇三 飞鸿传书

节选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日子》:  在科技战“疫”赛道上争分夺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访谈2020年2月25日,一支临时组建的抗疫专家医疗队奔赴武汉。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阻断“炎症风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就在这支队伍中。随他而来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以及阻断“炎症风暴”的重要“武器”——“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此方案被业内人士称为“科大方案”。  中科大声音写进国版诊疗方案  “科大方案”在雷神山、火神山、武汉金银潭等14家医院推广应用,513名患者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提升了武汉地区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经专家严格评审,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刘同柱书记表示,越到关键时刻,科技的支撑作用越凸显,对切实有效的科研成果的需求也越迫切。  疫情大考,是国与国之间科技力量的较量。国内何尝不是如此?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附属医院倾力救援的同时,也在奋力攻关,科技战“疫”赛道上的大牌选手比比皆是,中国科大附一院也在之列。  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前身)与中科大“联姻”,成立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刘同柱书记表示,安徽省立医院大而不强,教学和科研“两翼”薄弱,导致临床只能跟跑。强强联手成功激发了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背靠中科大这棵大树,意味着其生物医学的创新力量和人才优势可以为我所用,再加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实践,结出了不少果实。”刘同柱书记如是说。  2018年,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国内十大医学新闻”。2019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中,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强势挺进50强,位列第35……  在刘同柱书记看来,“科大方案”也是医教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之一。“魏海明教授长期致力于NK细胞、IL因子等研究,关注免疫细胞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刘同柱书记介绍说,魏海明教授团队很熟悉炎症风暴的形成过程。“与医院科研团队结合后,从临床需求出发,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再拿到临床进一步验证,成就了基础与临床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把实验室搬到感染病专区  刘同柱书记一再强调,能够在战“疫”中贡献中科大力量,秘诀就一个字一陕,即反应快、行动快。  在他的讲述下,研究团队争分夺秒开展研究的情景跃然眼前。1月29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该院副院长徐晓玲给魏海明教授致电,描述了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的情况,请魏海明教授帮助查找原因。  经过反复讨论,团队的思路逐渐清晰: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炎症风暴”。刘同柱书记说,为了能尽快找出诱发“炎症风暴”的机制,魏海明教授干脆把实验设备搬到了医院实验室。  通过对33例患者血液30项免疫学指标的全面分析,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迅速激活炎症性T细胞和炎症性单核巨噬细胞,通过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6(IL-6)通路,形成“炎症风暴”。  得出这个结论后,医院立刻组织召开伦理委员会会议。经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第一批患者用上了阻断白介素6通路的“托珠单抗”。  “14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体温全部降至正常,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名患者肺部CT显示病灶吸收好转。”在总结首批患者使用情况,临床证实取得很好疗效后,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通过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安徽省卫健委”)和中科大将结果向上级汇报。  中国科学院启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攻关,成立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依托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汇集中科大等相关研究力量,在病毒检测、流行病学分析、感染免疫机理与新治疗方法等方向重点攻关。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中科大与安徽省卫健委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用“令人鼓舞”来形容实验结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也密切关注实验结果,并指示组成专家组到武汉开展临床诊治工作。  开篇中的抗疫专家小组应运而生,在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组织下,于武汉推广使用“科大方案”。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日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