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弓宪文著
页数:227页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4588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协同理论、共生理论等不同视角分析两业联动融合的机理,依据建立物流业、制造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物流业、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其次依据两业融合协同发展模型,对全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不同地域两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差异,提出两业融合协同发展策略。再次通过建立物流业-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实证研究分析两业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趋势,对理想状态和信息不对称下两业博弈的均衡效率进行比较,从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政策措施,此外本书还分析了两业融合的实现途径,探讨了考虑贡献和考虑风险情况下两业融合的利益分配策略。最后本书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物流业与关联产业融合的风险评估及控制策略。
作者简介
弓宪文,教授,1990年重庆大学本科毕业,工学学士,2004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毕业,管理学硕士。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国家注册管理咨询师,全国电子商务工程师,全国物流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邮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市科委科研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管理工程学报》等CSSCI期刊1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SCI、EI等三大检索系统4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二节研究意义第三节文献回顾第四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五节研究框架及内容安排第二章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融合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产业融合理论第二节协同发展理论第三节共生理论第四节交易费用理论第五节产业关联理论第六节核心能力理论第三章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综合评价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三节物流业运行发展分析第四节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第五节物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六节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统计分析第七节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第四章制造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制造业运行情况分析第三节制造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节制造业发展统计分析第五节制造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第五章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分异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相关文献回顾第三节研究方法比较第四节两业融合协同度模型第五节两业融合协同的空间分异第六章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第一节引言第二节两业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第三节两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第四节两业协调发展时序演化第七章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博弈分析第一节引言第二节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框架第三节两业互动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第四节理想环境下两业关系的均衡效率第五节信息不对称下两业关系的均衡效率第八章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途径及利益分配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融合第三节我国两业融合的发展第四节两业融合的实现途径第五节两业融合中的利益分配第九章物流业融合发展的风险评估及控制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物流地产发展概况第三节波特价值链理论第四节物流业与关联产业融合的价值链重构第五节融合价值链的风险因素分析第六节风险评估实证研究附录附录3-1重庆物流业发展统计数据(一)附录3-2重庆物流业发展统计数据(二)附录3-3重庆物流业发展统计数据(三)附录3-4重庆物流业统计数据标准化计算结果(一)附录3-5重庆物流业统计数据标准化计算结果(二)附录3-6重庆物流业不同年份的特征比重矩阵P(一)附录3-7重庆物流业不同年份的特征比重矩阵P(二)附录3-8重庆物流业的(pijlnpij)计算值(一)附录3-9重庆物流业的(pijlnpij)计算值(二)附录3-10综合评价MATLAB运算程序代码附录4-1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一)附录4-2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二)附录4-3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三)附录4-4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标准化结果(一)附录4-5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标准化结果(二)附录4-6重庆制造业各指标不同年份的特征比重矩阵P(一)附录4-7重庆制造业各指标不同年份的特征比重矩阵P(二)附录4-8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的(pijlnpij)计算值(一)附录4-9重庆制造业统计数据的(pijlnpij)计算值(二)附录5-1全国物流业统计数据(2017年)附录5-2全国制造业统计数据(2017年)附录5-3全国物流业统计数据标准化结果附录5-4全国制造业统计数据标准化结果附录5-5全国物流业序参量有序度附录5-6全国制造业序参量有序度附录5-7全国物流业序参量特征比重矩阵附录5-8全国制造业序参量特征比重矩阵附录6-1重庆物流业序参量功效系数(一)附录6-2重庆物流业序参量功效系数(二)附录6-3重庆制造业序参量功效系数(一)附录6-4重庆制造业序参量功效系数(二)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