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湾区城际公共交通的供给体系与治理机制研究

封面

作者:林雄斌

页数:28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13219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城市和区域层面交通地理与交通政策的基础理论和前沿进展,在借鉴国外都市区规划委员会实施城际公共交通投资、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聚焦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地区城际公共交通的典型案例(含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巴士公交、综合交通等),采用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思路,研究大湾区不同城际公共交通模式的供给体系与治理机制,剖析大湾区多模式城际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估城际交通供给的政策因素、实施逻辑、影响效果与优化策略,能为现代化都市圈和交通强国背景下的区域交通供给提供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

林雄斌,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讲师,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硕博连读),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规划与政策、城市与区域治理。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城市区域交通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前沿进展,在借鉴国外都市区规划委员会实施城际公共交通投资、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聚焦粤港澳和环杭州湾大湾区典型城际公共交通案例,采用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思路,研究大湾区城际公共交通的供给体系与治理机制,剖析大湾区多模式城际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估城际交通供给的政策因素、实施逻辑、影响效果与优化策略。

目录

□□篇 理论基础篇 7

□□章 绪论 8

1.1 研究背景 8

1.□ 研究内容 11

1.3 研究方法 13

1.4 可能的创新点 16

1.5 研究意义 17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0

□.1 城市与区域层面的公交优先与公交都市 □0

□.□ 都市区空间治理与空间协同发展 □□

□.3 都市区空间策略与跨市交通规划实践 □6

□.4 现有研究小结 4□

第三章 美国都市区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机制 44

3.1 都市区与都市区规划组织 44

3.□ 普吉特海湾区域规划委员会 45

3.3 结论与启示 53

第二篇 珠三角实证篇 57

第四章 从珠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跨市交通规划与治理政策 58

4.1 珠三角概况 58

4.□ 珠三角历次区域规划的交通战略演进 61

4.3 珠三角跨市交通规划与治理概况 61

4.4 小结与讨论 64

第五章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多层级空间治理 65

5.1 引言 65

5.□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策略与轨道交通建设 65

5.3 轨道交通的溢价效应与回收策略 66

5.4 珠三角一体化规划策略与城际轨道交通发展 67

5.5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多元治理下的溢价捕获策略 68

5.6 结论与讨论 7□

第六章 城市地铁跨市延伸的轨道公交化区域与治理 74

6.1 引言 74

6.□ 轨道交通公交化区域 74

6.3 构建轨道交通公交化区域的制度约束 75

6.4 珠三角深莞惠都市圈轨道公交化区域的实践 76

6.5 轨道公交化对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78

6.6 结论与讨论 80

第七章 珠三角跨市巴士公交发展与治理特征 8□

7.1 引言 8□

7.□ 都市区跨市公交规划与政策 8□

7.3 深莞惠都市区跨市巴士公交概况 84

7.4 都市区跨市巴士公交问题解析 87

7.5 跨市公交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创新框架 88

7.6 结论与讨论 91

第八章 都市区跨市综合交通规划与政策 93

8.1 引言 93

8.□ 同城化:新区域主义下的空间与治理模式 94

8.3 广佛同城化的基础与特征 95

8.4 广佛同城化的交通规划与政策尝试 98

8.5 广佛同城化交通规划与政策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103

8.6 结论与讨论 105

第九章 国家高速铁路的区间供给模式与治理 106

9.1 引言 106

9.□ 跨市交通规划与治理机制 107

9.3 深莞惠都市圈与跨市交通协同发展 109

9.4 深惠汕捷运的规划与发展过程 111

9.5 深惠汕捷运的效率评估与治理机制 113

9.6 结论与讨论 115

第三篇 长三角实证篇 117

第十章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大湾区跨市交通发展 118

11.1 长三角概况及其一体化实践 118

11.□ 浙江省大湾区战略与环杭州湾大湾区 1□1

11.3 环杭州湾大湾区的空间与发展概况 1□4

11.4 本章小结 1□9

第十一章 环杭州湾大湾区城际巴士公交发展 130

11.1 研究问题与案例 130

11.□ 宁波都市区跨界发展与城际交通 131

11.3 杭州—德清都市圈跨界发展与城际交通 138

11.5 重构都市区跨市交通与协同发展机制 145

11.5.1 重构行政组织,建立□□行政边界的常规稳定的管理机制 145

11.5.□ 深入协作程度,推动跨市交通规划与政策共享 146

11.5.3 适当引入企业和市民力量的参与,增强交通运营效率 146

11.6 结论与讨论 147

第十二章 高速铁路背景下城际普速铁路通勤化实践 148

1□.1 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48

1□.□ 跨市轨道交通供给的文献研究 149

1□.3 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体系 150

1□.3.1 我国城际轨道交通体系 150

1□.3.□ 浙江省大湾区战略 151

1□.4 区域铁路公交化的“萧甬模式” 15□

1□.4.1 宁波—余姚的铁路通勤化实践 15□

1□.4.□ 钱清—上虞的铁路通勤化实践 153

1□.4.3 宁波绍兴两地城际列车的贯通运营 153

1□.5 萧甬铁路通勤化的□□机制评估 153

1□.5.1 多层级治理机制 153

1□.5.□ 公交化运营特征 154

1□.5.3 一体化规划设计 155

1□.6 结论与讨论 155

第十三章 杭州大湾区市域(郊)铁路的构建:温州S1线 157

13.1 市域铁路是构建轨道上都市圈的重要环节 157

13.1.1 市域铁路的特点 157

13.1.□ 市域铁路建设模式 158

13.□ 温州大都市空间结构发展特点 159

13.3 温州市域铁路规划与发展过程 161

13.3.1 《温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011年) 161

13.3.□ 《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017年) 163

13.4 温州市域铁路S1线的建设与运营机制 164

13.4.1 基本情况 164

13.4.□ 发展规划 165

13.4.3 融资模式 165

13.4.4 运营模式 167

13.5 温州市域铁路的空间效应与政策评估 167

13.5.1 温州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市域铁路制式的选择 167

13.5.□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交通服务功能的创新 167

13.5.3 温州市域铁路S1线融资管理□□的创新 168

13.6 结论与展望 168

第十四章 民营资本主导的城际高铁:杭绍台城际铁路的探索 170

14.1 现代化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170

14.□ 城际高速铁路的空间治理与公私合营的兴起 171

14.□.1 城际铁路导向的区域空间治理 171

14.□.□ 城际铁路公私合营的兴起 171

14.3 杭绍台城际铁路概况 174

14.3.1 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 174

14.3.□ 杭绍台城际铁路基本情况 174

14.4 杭绍台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演进 175

14.4.1 杭绍台城际高铁(绍兴北站至温岭站) 176

14.4.□ 杭绍台城际高铁(温岭站至玉环站) 176

14.5 杭绍台城际高铁的融资与运营模式 177

14.5.1 融资模式 177

14.5.□ 运营模式 178

14.6 杭绍台城际铁路公私合营模式评估 179

14.6.1 发达的民营经济是城际高铁公私合营的基础 179

14.6.□ 顺应公私合营□□的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 179

14.6.3 公私合营视域下“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 179

14.6.4 国家主义导向空间治理的社会资本介入及其意义 180

14.7 结论与讨论 180

第四篇 对策建议篇 18□

第十五章 城际公共交通规划与空间治理的改善策略 183

15.1 城际公共交通规划与面临问题 183

15.1.1 公共交通建设和融资□□ 183

15.1.□ 城际公共交通的特殊性 183

15.□ 城际公共交通规划与治理的核心要素 184

15.□.1 城际公共交通的融资与责权分配□□ 185

15.□.□ 城际交通线路的线路选择与土地开发 186

15.□.3 城际公共交通的后期运营与动态管理 187

15.3 城际公共交通规划与治理的主要策略 188

15.3.1 构建可持续的投融资和盈利模式 189

15.3.□ 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模式 189

15.3.3 跨区域交通规划建设的治理 189

第十六章 结论与讨论 190

16.1 研究结论 190

16.□ 政策建议 19□

16.3 研究展望 19□

后记 196

参考文献 198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湾区城际公共交通的供给体系与治理机制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