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的魅力:趋之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

封面

作者:(英)吴芳思著

页数:283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18696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马可·波罗和传教士;传奇中国和地理大发现时代;耶稣会传教士眼中的中国;纽霍夫的记述;笛福论中国;马嘎尔尼勋爵等。

作者简介

吴芳思(Frances Wood),英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馆馆长,广泛撰写了多方面有关中国文化的题材,曾在剑桥、北京及伦敦大学修读中文,到过中国很多地方旅游,著作有《中国图像》(Chinese Iflustration,1986),《中国蓝指南》(The BlueGuideto China,1990,2002),《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DidMarco PoloGo To China,1996),《华人与狗不许入内:1843—1943年间中国通商口岸的生活》(No Dogs and Not Many Chinese:Treaty Port Life in China 1843—1943,1998),《在北京练习投手榴弹:我在“文革”期间》(Hand Grenade Practice in Pekino:MY Part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2000),《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2008),《紫禁城》(The F0rbidden City,2005),《秦始皇》(The FirsfEmperor,2007)。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书中收入大量精彩的记述,包括小说、回忆录、旅游随笔等,时间跨度从马可·波罗来访直到近现代
选配来自欧洲、美国及中国的收藏家提供的各种插图,以及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馆藏的图片等
全彩图文,纸质厚实,印质优良

友情提示:本书扉页含有出版社所盖特价章,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西方入迷的对象。从默默无闻的丝路商人的暖昧传奇故事,到盖尔霍恩和伊舍伍德的战争真实目击记录,有关中国的故事风靡了无数外国读者。中世纪旅行家如马可·波罗,通过对中国城市的一些见闻记录,以及在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的细节描写,结合事实和虚构,建构了一幅异地情调的浪漫图像;而耶稣会传教士和欧洲外交家,则以第壹手记述来追寻一个较纪实的中国印象;探险家如赫定和斯坦因爵士,进入丝路猎取深埋的宝藏;而法国作家如克洛岱尔和马尔罗笔下的中国,则充满着令人神往的事物;浪漫主义小说家如安·布里奇和薇奇·鲍姆,在北京和上海成就了自己的名声;当大批记者如《时代》杂志记者弗莱明进入中国时,艺术鉴赏家如阿克逊、西特韦尔和威尔奇正在阵阵鸽哨声中欣赏着珍藏的古董;小说家毛姆则从一个更加冷峻的角度看中国……
如此多的探访者记载他们的所见所闻。本书作者吴芳思(Frances Wood)是英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馆馆长,曾广泛撰写了多方面有关中国文化的题材,也曾在剑桥、北京及伦敦大学修读中文。在这部《中国的魅力:趋之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中,她将众多欧洲作家、访问者作品中记录旧中国的见闻,整理成册,配有大量精美插图,介绍了当时的风俗礼俗、人情事景,展示了中国的人民、城市、食物、语言、植物、艺术、建筑及战争在西方作家笔下的景象,以及在过去8个世纪中,它们是如何一直吸引着西方人的想像空间。
本书视角遍及历史、哲学、文学、园林、收藏、绘画、私人生活、社会新闻、政治事件、文化潮流……收入大量精彩的记述,包括小说、回忆录、旅游随笔等,选配来自欧洲、美国及中国的收藏家提供的各种插图,包括照片及刊于书报的图像。可谓包罗万象,趣味盎然。

北京城墙上曾经对准攻占安定门的英法军队的中国大炮——1860年10月13日或稍后,菲利斯·比特拍摄,来自私人收藏

明信片:广州湾(广西法国领地)的轿子——约于1907年,方同拍摄。雷琴·斯利兹提供

目录


1 前言

2 马可·波罗和传教士

3 传奇中国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4 耶稣会传教士眼中的中国

5 纽霍夫的记述

6 笛福论中国

7 马嘎尔尼勋爵

8 外交中国

9 中国革命中的马尔罗

10 毛姆论中国

11 丝蒂拉·本逊

12 安·布里奇

13 旅行者

14 在中国的老伊顿生

15 布卢姆斯伯里

16 先锋记者

17 战时访问者

18 收藏中国

19 上海

20 中国童年

插图致谢

索引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的魅力:趋之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