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旅游地理学

封面

作者:郑朝贵

页数:217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111051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等内容。

相关资料

2.沉积岩山地包括丹霞山地、石英砂岩山地、喀斯特山地等。丹霞山地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奇险、赤壁、丹崖、岩洞为显著特征。多发育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广泛,目前已发现有384处著名的丹霞地貌,比较典型的有广东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湖南的武陵源,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僧帽山和双塔山,安徽的齐云山,江西的龙虎山,甘肃的麦积山,四川的青城山,贵州的梵净山,重庆的四面山、乐山和凌云山等。石英砂岩山地的景观特点是奇峰林立、造型生动、沟谷纵横、植被茂密。我国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山地是以“奇”著称天下,被誉为“自然雕塑博物馆”的湖南张家界和武陵源。著名的喀斯特山地有桂林峰丛、峰林、孤峰等。3.变质岩山地变质岩名山不如岩浆岩和沉积岩名山普遍。由于变质岩质地坚硬,棱角分明,故其形成的山体浑厚雄健、峥嵘苍劲。我国著名的变质岩名山有庐山、五台山等。(三)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在对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作用过程(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中所形成的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因素有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和降水、温度、气压等气候因素,还有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因素。我国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全国南北。其中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东部地区发育最完美、分布最集中,有大面积连片分布。这里气候炎热、降水丰富,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风光区。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全票通过。1.岩溶地貌景观的类型岩溶地貌可分为地表的和地下的两类。(1)地表岩溶景观从旅游观赏的角度看,地表岩溶景观的主要形态有孤峰、峰林和石林、天生桥、边石堤等。孤峰是孤立分散的石灰岩山峰,如桂林的独秀峰、骆驼峰、伏波山等。峰林是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我国桂林阳朔漓江两岸的峰林最为典型。石林则是一种非常高大的石芽,其间的溶沟很深,以石芽排布如林而得名,最为典型、最为壮观的是号称“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路南石林。此外,四川兴文石林、福建永安石林也颇具特色。天生桥是溶洞顶部两侧崩落或古地下河道随地壳上升后崩塌所残存的遗迹,它看起来就像一座跨越峡谷的石拱桥。我国的天生桥以桂林象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 旅游者第一节 旅游者概述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活动行为层次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空间行为第四节 旅游者流动第三章 旅游资源概述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和特点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第四章 旅游交通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第二节 旅游交通的类型及特点第三节 旅游交通需求分析及布局原则第五章 旅游规划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地规划第二节 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六章 旅游开发第一节 旅游产品开发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三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七章 生态旅游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特点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构架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第八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第二节 水体旅游资源第三节 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第四节 生物旅游资源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第九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第一节 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第二节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第三节 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第四节 城镇风貌旅游资源第五节 社会风情旅游资源第十章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第一节 旅游地理区划概述第二节 旅游地理区划方案参考文献

节选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应用性学科,旅游地理学就是其中迅速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参与旅游产业研究和开发的学科,旅游地理学是一个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积累,综合性强、涉及面相当广的学科。《旅游地理学》将着重阐述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等概念。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旅游地理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