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仁龙
页数:329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90726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人与环境:近300年来西南山地的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专著,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雏鹰计划”优秀成果出版项目,书稿基础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从全球环境变化及边疆生态安全的视角出发,利用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等跨学科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我国西南山区环境演变,主要是耕地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坡度、海拔高度)、人文因素(人口、政策、农业技术、耕地与居民点距离),设计“山区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进而重建了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空间演变进程及阶段性特征,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网格化耕地格局。
作者简介
霍仁龙,男,山东人,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边疆史地、数字人文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
第一章 山地历史地理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小流域作为山地历史地理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第二节 历史文献法
第三节 田野调查法
第四节 3S和地理模型方法
第二章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聚落时空演变
节 聚落数量演变
第二节 聚落空间演变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自然环境与山地生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中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聚落土地利用变化
小结
第四章 人口发展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的移民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二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的民族分布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的人口数量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四节 人口、耕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聚落尺度的考察
小结
第五章 农业技术发展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农业技术发展及空间演变
第二节 农业技术发展、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提高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农业技术发展与耕地开垦的空间选择:聚落尺度的考察
小结
第六章 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清代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第二节 民国时期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小结
第七章 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量化重建
节 历史时期山地土地利用变化重建模型的构建方法
第二节 历史时期山地土地利用变化重建模型的模拟
第三节 结果检验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
第一章 山地历史地理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小流域作为山地历史地理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第二节 历史文献法
第三节 田野调查法
第四节 3S和地理模型方法
第二章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聚落时空演变
节 聚落数量演变
第二节 聚落空间演变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自然环境与山地生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中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聚落土地利用变化
小结
第四章 人口发展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的移民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二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的民族分布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的人口数量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四节 人口、耕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聚落尺度的考察
小结
第五章 农业技术发展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农业技术发展及空间演变
第二节 农业技术发展、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提高与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农业技术发展与耕地开垦的空间选择:聚落尺度的考察
小结
第六章 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节 清代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第二节 民国时期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度、政策演变与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小结
第七章 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量化重建
节 历史时期山地土地利用变化重建模型的构建方法
第二节 历史时期山地土地利用变化重建模型的模拟
第三节 结果检验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