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们的父亲母亲

封面

作者:何晓

页数:304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2181471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集,七十多位作者以温暖的笔触讲述了普通家庭那些真实、平实、感人的故事,唤起人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来得及的时候,尽一份孝道。本书中,通过文字将那些平常、细微、伟大且不易发现的爱意,逐一展现:原来父母一份普普通通的手艺,承载了一家的生计与从不明说的深情;长大后才明白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一份看不见但实用的礼物;和父母相处时,产生的那些误解原来是我们忽略且早已习惯的爱;而只有离家时,才晓得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

作者简介

何晓,笔名赵晓霜、齐泺,四川阆中人,回族,作家。曾任《中国医药导报》记者部主任、《军嫂》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著有《迷徒》《佛心》《绝响1942》等长篇小说。曾组稿编辑《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我们家的抗疫故事》等作品,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书特色

感人肺腑:六十多位作者以平朴无华的文字,书写最深厚感人的挚爱亲情
读懂父母:镌刻他们的爱与坚守、奋斗与荣光,以及执手岁月的相濡以沫
理解关爱:多维度解读中国式父母的关爱行为,深层次理解他们爱的初衷
唤起真情:弘扬孝道,以实际行动常怀孝爱感恩之心,常为孝老爱亲之事

目录

第一章 —— 有些事儿在夕阳的余晖里才能想透彻

宋 捷 母亲和她的老小孩 / 002

张宁宁 伏初和天华 / 006

贺国荣 在艰难时候做出正确选择有多难 / 011

孔昭凤 “时髦奶奶”的簪子千金难买 / 019

张光武 说说我学医的爸爸妈妈 / 025

杨旭萍 父亲和他的板凳 / 035

第二章 —— 那些不起眼的琐碎原来是生活的真味

冯骥才 母亲百岁记 / 042

潘传锋 母亲的蒸槐花饭 / 046

李结义 端午节前后的幸福 / 049

王明明 爱是恒久的温暖 / 052

何 晓 少时不懂老粗布,待到读懂已中年 / 056

胥得意 最宝贵的财富 / 059

第三章 —— 看得见的平凡与看不见的深远

张宁宁 父亲的手艺 / 066

张泽锋 读懂爸爸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 070

彭化义 帽檐下的目光 / 077

周大新 我的母亲 / 081

姚小红 和母亲在一起的那些细碎时光 / 087

赵晓燕 我的公公孙辅臣 / 091

邢大鹏 一位农村老太太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 / 096

李学志 虎头鞋 / 100

倪朱雷 卖鱼的母亲 / 104

金红雨 一本小算草 / 108

金宏山 犀牛牌刀片 / 111

第四章 —— 转眼是微笑,回眸是幸福

曾 颖 偷嘴 / 114

冯卓怡 我的聪明婆婆 / 118

张清强 娘的那些抠门儿故事 / 123

蒋德红 妈妈爱吃鱼 / 127

戚红涛 有咱妈的味道吧? / 131

崔佰喜 许多往事都已模糊,唯有母亲的一次次送行,还历历在目 / 134

崔令涛 送一份母亲喜欢的礼物 / 137

张守权 小人物的大气度 / 142

第五章 —— 长大以后终于懂得您的不容易

胥得意 没有刻意,父亲就活成了我的偶像 / 148

王志平 盒子里的秘密 / 153

王 丽 我那“没心没肺”的妈 / 160

许海利 “笨拙”的母亲 / 164

胡献浩 他有多骗你,就有多爱你 / 168

张照星 读懂父亲,在读懂一座水塔之后 / 171

李学志 爸爸的巴掌 / 175

第六章 —— 所谓孝顺,其实是成全我们自己的心愿

宋 捷 陪伴 / 180

韩立建 陪娘进京,圆娘一个年轻时未曾圆的梦 / 184

梁 波 一袋青菜 / 188

黄 毅 我虽年近花甲,过年也要回家看妈 / 194

侯俊华 趁一切都来得及,千万里也不是距离 / 198

许海利 如果有条件,陪父母拍张婚纱照吧 / 204

戴琢璞 所谓孝子,多半是媳妇的功劳 / 207

大 树 对岳母的孝顺,其实是在成全我自己的心愿 / 214

第七章 —— 还会有谁像您一样疼爱我?

杜 红 爸爸和奶奶的故事 / 222

孔昭凤 妈妈门前,杨柳依依;儿女回望,雨雪霏霏 / 228

杨旭萍 故乡的那块向阳地 / 233

梁 波 又是一年秋草黄 / 239

侯俊华 在我家东侧山岗上有一棵楸树 / 242

江和平 爸爸日记里的一首儿歌让我读懂铁骨柔情 / 247

廖良开 跨越大东北到大西南的母爱 / 250

简笑丹 春光里的父亲 / 253

焦红玲 怀念30 多年前那辆自行车 / 258

第八章 —— 烟雨红尘,有一种疼叫思念

张 斌 说给母亲的话 / 264

薛智之 周年祭 / 270

李 娟 干冲菜包子 / 274

范景来 多想坦诚地和您说说话、聊聊天 / 280

王从地 杏花凋零的那个春天 / 286

刘全盛 现在,我要略微写一写我的父亲 / 291

王均波 战“疫”即将告捷,我却再也见不到岳父 / 294

节选

伏初和天华/张宁宁
伏初是我的母亲,因为她生在炎热的伏天,所以外公给她取乳名伏初。
小时候听父亲总是叫母亲的乳名,小心思里便会闪过一丝诙谐的笑意,知道那是父亲疼爱母亲的表现。长大后再听“伏初”,就觉得这个名字雅致,透着文学感。外公给他的孩子们取的名字都挺雅致,比如我的二姨叫春前,我的妈妈叫伏初,由此想,取出这些名字的外公一定是个儒雅而有学问的人。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非但我没有见过,我的母亲伏初也没能见到她的父亲。我的外公并非文弱书生,他和他的兄弟同是黄埔四期毕业生。我母亲尚在襁褓之中时,外公便早已投身革命,为赴国难,一去不返。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外公与他的兄弟双双遇害。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伏初长大后,女承父业,15岁便投身革命,成长为一名飒爽英姿的新四军女战士。在军队里,伏初遇到了她的一生所爱—天华,我的父亲。从此他们并肩作战,风雨硝烟,患难与共。
父亲和母亲共同经历的过往,我们从母亲的口中听到的更多一些。他们往往说得轻描淡写,但在我们听来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1946年,21岁的伏初怀上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哥。而是年正是中国政治局势极具动荡的一年。天华和伏初所在的中原军区正处在这个风云变幻的触发点上。6月21日深夜,天华原已准备休息,然而对局势的担忧使他难以入睡。夜半起身回到办公处所后,刚刚进入工作状态不久,他便监听到一组敌台讯号,抄译后得知是国民党方面下达的7月1日大举围攻中原新四军五师的密电。十万火急!天华连夜骑马将截获的密电送至李先念司令员手中,五师得以提前突围,打乱了敌人的部署。26日,天华和伏初随李先念率领的主力部队离开宣化店向西突围,越过平汉线继续向西挺进。敌军围追堵截,战斗日趋激烈。天华所在电台要随主力部队行动,丹江不知过了多少回,湍急的丹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英雄。而伏初有孕在身,其行军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级决定几个相同情况的女战士就地隐蔽。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们的父亲母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5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