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高华,张国旺
页数:652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48254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有元一代,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之高,波及范围之广,靠前。针对罕见天灾所形成的防灾救灾对策体系颇具特点。本书据翔实的史料,以数据分析的方法全面呈现了元代自然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等,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预防灾害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常平仓、社仓建设,灾后的赈恤制度、禳灾、开放山泽、猎、酒、捕蝗、入粟补官等防灾救灾对策的产生历程和效能,剖析了应灾体制、灾害申报制度,民间救济行为,赈济钱物的来源问题以及流民问题,完整地建构出元代多层次的防灾救灾对策体系和应灾体制。
作者简介
陈高华,1938年生,1960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和海外交通史,著有《元大都》《中国妇女通史·元代卷》《元史研究论稿》《元史研究新论》《元朝史事新证》等,与他人合著有《中国海外交通史》《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中国经济通史·元代卷》《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元代文化史》等,古籍整理有《元典章》等,编著有《元代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明代哈密吐鲁番资料汇编》等。
张国旺,1977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著有《元代榷盐与社会》,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水城出土元代财政经济文书研究》,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抢救、发掘及整理研究”,“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本书特色
1.本书是以元代时期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发生分布的一般规律,对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当时人们关于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变措施进行了总结。
2.全书内容系统,阐述深入,对元代灾荒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一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专著。
目录
章元朝历史简述/2
第二章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域/10
上编:灾害发生史/19
章灾情综述/20
节前四汗时期的灾情/20
第二节世祖时期的灾情/22
第三节成宗至宁宗时期的灾情/29
第四节顺帝时期的灾情/40
第二章水灾/48
节蒙古前四汗与世祖时期的水灾/51
第二节成宗至宁宗时期的水灾/62
第三节顺帝时期的水灾/81
第四节水灾的时空分布/89
第五节黄河水患/98
第三章旱灾/109
节蒙古前四汗时期的旱灾/112
第二节世祖时期的旱灾/113
第三节成宗至宁宗时期的旱灾/118
第四节顺帝时期的旱灾/129
第五节旱灾的时空分布/135
第四章雹霜雪风灾害/143
节雹灾/144
第二节霜冻灾害/160
第三节雪灾/168
第四节风灾/171
第五章虫灾/189
节蝗灾概述/190
第二节蝗灾的时空分布/208
第三节其他虫灾/216
第六章地震地质灾害/221
节地震灾害概述/222
第二节地震灾害时空分布/233
第三节大德七年平阳、太原特大地震灾害/241
第四节地质灾害/248
第七章疫灾和火灾/257
节疫灾/258
第二节火灾/292
下编:灾荒对策/313
章应灾体制和朝廷集议“弭灾之道”/314
节世祖时期/315
第二节成宗至宁宗时期/318
第三节顺帝时期/332
第二章灾害申报制度/337
节灾情的申报程序/338
第二节灾情申报与赈济的实施/346
第三节灾情申报和检踏的弊端/354
第三章赈恤制度/360
节赈济/361
第二节赋役蠲免/377
第三节几种户的赈恤/397
第四节大都地区的赈恤/410
第五节赈恤的弊端/422
第四章朝廷的各种救灾措施/427
节开放山泽和禁猎/428
第二节酒禁/437
第三节捕蝗/444
第四节常平仓/450
第五节农田水利建设/465
第六节其他救灾措施/479
第五章民间救济/491
节义仓/492
第二节民间人士的救济行为/505
第三节劝分/510
第六章禳灾/519
节朝廷的禳灾措施/520
第二节地方官府和民间的禳灾活动/526
第三节禳灾的非议/537
第七章朝廷赈济钱物的来源/541
节国库支出、盐课钞与赃罚钱/542
第二节和籴、入粟拜官与旌门、出卖僧道度牒/553
第八章流民的安置/567
节流民状况/568
第二节处理流民的政策/573
结语/582
元代灾荒史事编年/583
参考文献/639
后记/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