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牟岭著
页数:24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633828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把目光转向美国大学本科学院。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优越的外语培养环境和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使更多学生具备了冲击美国大学的条件。《去美国读名校》专为中国的父母和学生而写。
作者根据耶鲁的经验,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通才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录取政策、财政运作等一系列办学方针和教育思想,提供了对有关美国大学的深层认识。同时,本书也通过各种实例和故事,详尽、具体地介绍了报考美国大学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特别指出了中国考生的具体应对,包括sat考试、高中成绩、课外活动、推荐信、高考作文、提前录取、助学金、大学面试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了对孩子从小如何进行培养的方略。对于所有想去美国读大学的学生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可靠、实用的方法。
作者简介
牟岭,山东大学英美文学学士、硕士。1988年获哈佛燕京博士奖学金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文学。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秋始任教于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近年来,以“老牟”的笔名撰有文章和小说多篇,著有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草根人生》,散文集《北美日知录》,译作有《重组话语频道》、韩美林《天书》(序)等。
相关资料
第一部分:寻踪美国名校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荒野中诞生的学校
学校的由来
耶鲁建校于1701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
耶鲁是在英属美洲殖民地上出现的第三所高等学校。在耶鲁之前已经有了哈佛(1636年)和威廉一玛丽学院(William and Mary,1693年)。但威廉一玛丽学院在历史上曾两度停办,因此耶鲁是迄今美国连续授予学位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仅排在哈佛之后。
现代人很难想象三百年前美国新大陆的景象,但有些基本的事实仍然能让我们体会到那时候的生活环境与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的巨大不同。
自从哥伦布于15世纪末首次在美洲新大陆登陆后,欧洲一些凭借海洋优势发达起来的国家就开始了对美洲土著居民的征服,并开启了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的过程。欧洲人移民到美洲新大陆来谋生有很多原因,但主要都与寻求宗教自由和摆脱宗教压迫有关。
来自大不列颠的殖民者,陆续于现在美国的东北部建立了殖民地。第一批殖民地定居者,是乘坐五月花号轮船于1620年驶抵北美洲的。这些来自英国的定居者,都是想从英国国教中分离出去的清教徒。他们原先的目标是去弗吉尼亚州定居,但因遭遇暴风雨而不得不停泊在马萨诸塞的普利默斯。没有想到歪打正着,没过多久,马萨诸塞美丽的海湾就发展成了生机勃勃的政治经济区。这片繁荣的土地,很快就孕育了美国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1636年),即后来的哈佛大学。
1638年4月刚刚开春,天气依然寒冷,五百个清教徒聚在一起,拖家带口,携带行李,离开了马萨诸塞海湾,来到了西南部的奎尼皮亚克港湾。这队清教徒的领头人是神父约翰?达文波特(J0hn Davenport)和西奥菲勒斯?伊顿(Theophilus Eaton)。这五百个定居者,想在这片远离马萨诸塞海湾的土地上另立门户,开垦出一个更加纯净的宗教社区,同时利用奎尼皮亚克地区良好的海港位置寻求经济上的发展。当时在这一带居住的是奎尼皮亚克土著部落。他们把土地卖给来自欧洲的定居者,是因为奎尼皮亚克部落屡屡受到另一支印第安人部落的骚扰和欺凌,他们期望通过接受欧洲定居者来换取对自己部落的安全保护。1640年,这些英国殖民者定居下来,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政府,并且把定居点由奎尼皮亚克更名为纽黑文(New Haven)。
三百年前未开垦的美洲殖民地,没有公路,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没有电,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在耶鲁所处的新英格兰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到处是杂草、树林和沼泽。即使是今天,新英格兰地区的土质仍然混射猎和种植玉米为生
本书特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把目光转向美国大学本科学院。中国已经成为一
个经济大国,优越的外语培养环境和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使更多学生具备了冲击
美国大学的条件。《去美国读名校》专为中国的父母和学生而写。
作者根据耶鲁的经验,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通才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录取
政策、财政运作等一系列办学方针和教育思想,提供了对有关美国大学的深层认
识。同时,本书也通过各种实例和故事,详尽、具体地介绍了报考美国大学的各个
环节和步骤。特别指出了中国考生的具体应对,包括SAT考试、高中成绩、课外活
动、推荐信、高考作文、提前录取、助学金、大学面试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了对孩
子从小如何进行培养的方略。对于所有想去美国读大学的学生朋友来说,这本书提
供了一套清晰、可靠、实用的方法。
目录
引言:耶鲁校园的中国风
中国高中生进军美国
强势的中国经济
美国校园的中国情
首次中国之行的震撼
一个经济学家的远见卓识
耶鲁与中国大学的频繁互动
耶鲁的中文热
中国高中生的机遇
第一部分:寻踪美国名校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荒野中诞生的学校
学校的由来
艰难起步的岁月
迁校纽黑文
耶鲁校名的由来
第二章:耶鲁的王牌——耶鲁学院
第三章:美国大学体制的灵魂
通才教育理念和课程
《1828年报告》
《2003年报告》
必修课与主修课
大学的专业确定
通才教育在中国
第四章:住宿学院——校园的明珠
一座房子的学校
住宿学院制度
打造住宿学院的两位功臣
孕育耶鲁精神的摇篮
第五章:课外活动的竞技场
早期的课外活动的贫乏
秘密会社——自由精神的家园
体育运动——培育学校精神的加速器
第六章:录取政策的今与昔
大学招生的“铁律”
私立寄宿学校的出现
新高考模式的萌芽
犹太裔学生
耶鲁人的形象
耶鲁子弟生
“盲取”政策
耶鲁女生
1960年代的民权风暴——招生改革的大背景
第七章:耶鲁的财政
一个崭新的理念
教学体制的润滑剂
独立办学的秘密武器
捐赠基金的初始发展
有效的募捐和投资机制
捐赠基金的种类
捐赠基金的使用
第二部分:解密通向美国名校的路线图
第一章:历史的机遇
第二章:拆解美国高考程序
美国考生的常规路
中国考生的对策
第三章:sat考试——名牌大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解码sat
sat综合考试
sat新增的写作部分
sat的功用
中国考生的对策(一)
报考sat
中国考生的对策(二)
第四章:高中成绩和表现——实力大比拼
高中成绩单
毕业班学生排名
美国高中的五大基础课程
美国高中ap迷思
高中背景资料
中国考生的对策
第五章:高考推荐信
推荐信的魔力
有细节的文字
物色写信人
考生的责任
中国考生的对策
第六章:课外活动——展现才华的窗口
含义很广的理念
一个故事
中国考生的对策
第七章:个人陈述——走进考生的心灵深处
内容——永远的灵魂
中国考生的对策(一)
陈述作文的形式
个人陈述前的“大脑风暴”
大学“通表”中的个人陈述
大学补充表格中的作文
选择作文题目——人生经历的检阅
个人陈述案例分析
作文的语言
作文的结构
中国考生的对策(二)
第八章:大学面试——录取程序的定音锤
面试形式
面试中的常见提问
面试礼仪和注意事项
中国考生的面试——决定性的步骤
第九章:大学申请的形式
普通录取
随时录取
提前录取
提前录取的优势
提前决定
提前行动
提前录取的通知书
提前录取的不利之处
哈佛、普林斯顿的新举措
中国考生的对策
第十章:个案分析——他们这样考进耶鲁
结束语
参考书目及说明
节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把目光转向美国大学本科学院。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优越的外语培养环境和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使更多学生具备了冲击美国大学的条件。《去美国读名校》专为中国的父母和学生而写。
作者根据耶鲁的经验,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通才教育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录取政策、财政运作等一系列办学方针和教育思想,提供了对有关美国大学的深层认识。同时,《去美国读名校》也通过各种实例和故事,详尽、具体地介绍了报考美国大学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特别指出了中国考生的具体应对,包括SAT考试、高中成绩、课外活动、推荐信、高考作文、提前录取、助学金、大学面试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了对孩子从小如何进行培养的方略。对于所有想去美国读大学的学生朋友来说,这《去美国读名校》提供了一套清晰、可靠、实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