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第2版

封面

作者:童兵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3001395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写起,分别阐述了新闻传播的行为、传播者、内容、过程、要求、媒介、事业、受众、效果和调控,研究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发生及其发展和运作的规律,以及它同随自己互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逻辑联系合理、清晰的理论框架。本书广收并蓄,吸纳了被学术界认同并在实践中行得通的成果,突出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的阐释,对于青年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从应用走向科学,是大有裨益的。第二版的修订,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产业、新闻传播教育与科研的发展,增加了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体制改革等新内容,并对上版的不够准确性确之处进行了修改。

作者简介

  童兵,浙江绍兴人。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6月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6月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新闻学博士,1990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10月被聘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11月被复旦大学引进,现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讲新闻传播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中西新闻传播比较、大众传播与中国社会、新闻思潮等课程。撰述和主编专著、教材、辞书和论文集共35部,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主持国家教委、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多项课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闻传播行为
第一节 行为和新闻传播
第二节 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第三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第五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第三章 新闻传播内容
第一节 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
第二节 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第三节 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
第四节 选择和新闻选择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
第一节 新闻信息传播过程
第二节 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

第五章 新闻传播要求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第五节 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第六章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三节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第四节 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第五节 新媒介时代的媒介融合

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
第五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
第六节 文化产业和新闻传媒体制改革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众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第三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 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
后记
第二版跋

节选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二版)/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这就是说,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新闻所含的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新闻传播者只有先于受传者获知这种事实并且把握了它的新闻价值要素,再通过选择提炼制作成新闻,向受传者作公开报道,使这种事实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为受众所认识,并在受传过程中得以实现,令“物质的力量”转化为“精神的力量”。  由于受传者获知新闻的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新闻传播者也因之而注意挖掘新闻事实中能够满足相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价值要素,于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含的新闻价值要素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新闻传播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受传者主要的需求是求新、求知、求近,于是新闻价值要素一般被集中概括为以下五种要素:  第一,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刚刚发生的事实立即予以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同步报道,这种新闻的价值也大。事实发生的时刻与新闻见报(广播)的时刻之间的差距称作时距,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其二,新闻事实是人们未知而欲知的。一定数量的受众中事先对新闻事实无感知人数同总人数之比为求知度,求知度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  第二,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凡同多数人利害相关,为多数人所关注的事实,被认为有社会意义,也就有重要性。事实越重要,越有社会意义,报道该事实的新闻也就越有价值。这种重要性要素,是由受传者的求近(利益接近)需求心理决定的。  第三,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称为显著性。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如节日)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类新闻的价值也较大。或者新闻事实显要、突出,因而这些事实的发生、进展、结局、后果等都引人注目,于是报道该事实的新闻,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第四,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收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新闻事实和受传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决定的,接近性越大(即地距小),新闻价值越大,即地距同新闻价值两者成反比。心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新闻受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所致,接近性越大(即心理距离小),新闻价值也越大,即心理距离同新闻价值两者也成反比。  第五,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新闻事实的趣味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新闻事实新鲜奇特,难得一见,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新闻欲;其二,新闻事实充满情趣,令人激动、感奋、伤感、可笑;其三,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能够调动人们的同情心、爱憎感,或者显现对庸俗情趣的反感,对高尚情操的推崇。  以上五种价值要素,各种事实中含量不一,有的有,有的无;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含一种,有的含多种。一般说,含量大,含多种要素的事实,报道此类事实的新闻,其新闻价值也大,反之则小。  新闻价值是事实自身内含的客观要素,人们认知和评估这种客观要素则有自己特定的标准。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传受活动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也即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价值观虽说必然受到阶级、集团、文化水准、情趣爱好等影响,但总的说来,主要是受到传播实践的制约、检验和纠正。传播实践的核心是新闻的传播效果,即新闻公开传播之后引起广大受传者的共同兴趣和广泛关注的程度。某一事实为受传者关注的程度越强,关注的面越宽,其构成的新闻的价值也越大。  正因为如此,新闻传播者的责任之一,就是识别、判断和捕捉含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且尽可能广泛、充分、及时地报道这些事实。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就是指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以上我们分析了新闻价值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效用。实际上,一条新闻在社会上公开传播之后,它所实现的价值不止新闻价值一种,因此,新闻的传播价值和新闻价值是两种概念。新闻的传播价值是指,新闻传播之后所实现的各种价值效应之和。新闻传递的是多元价值,因此,新闻的传播价值总是大于新闻价值,它除了新闻价值之外(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效应),还有信息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等多种价值效应。  宣传是引导人们改变思想观念的一种社会行为。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事实如果同时含有利于达到宣传目的的要素,那么,这类新闻也会收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即宣传价值的实现。所谓宣传价值,是宣传事实中所含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这种宣传要素,包括政治性要素、逻辑性要素、情感性要素等等。在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宣传价值要素越多,新闻的传播价值中的宣传价值成分也越多。  新闻事实和新闻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审美的功能,它们都是审美对象。所谓审美价值,是指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新闻事实和新闻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新闻传播之后,这种审美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5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