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洪建著
页数:151页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80762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桥梁是综合国力、科技实力的象征,也是造福社会、发展经济的重器。作为新中国仅次于天安门的标志性建筑,南京长江大桥凝聚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回忆,展现了大国工匠的技艺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作者梳理了大桥长达10年的建设历史,介绍了大桥设计方案的由来、桥址的选定、两停两复的波折等,热情讴歌了大桥建设者,礼赞了大桥不凡的诞生历程。
作者简介
杨洪建,江苏徐州人,专注铁路历史研究,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顾问。主要作品集有:《铁道上的记忆》《寻访津浦线》《我们的大桥》等。
本书特色
丛书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丛书以精练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别致的符号图片,言简意赅地介绍每个江苏符号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可读可查,让中外读者迅速掌握对江苏符号最基本而广泛的认知,并获取可进一步了解、考察各符号的信息渠道,堪称精巧便携的图文版“江苏符号指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群英汇宁
第一节 武汉三大桥会议
第二节 赴苏联寻求帮助
第三节 基于国情的设计
第四节 宝塔桥的重生史
第二章 自主创新
第一节 大桥底下的试验墩
第二节 江底的沉井大佛
第三章 困难与险情
第一节 两停两复的波折
第二节 险些夭折的3号墩
第三节 勇闯“生命禁区”的潜水员
第四节 誓与沉井共存亡的建设者
第四章 天堑变通途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支援大桥建设
第二节 桥头堡设计和施工
第三节 铁路桥首建通车
第四节 公路桥建成通车
第五章 巍巍丰碑
第一节 祖国风光的画廊
第二节 古城上方的彩练
第三节 大国工匠的技艺
第六章 心中圣地
第一节 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
第二节 现代文艺样式的红角儿
第三节 激情年代的集体记忆
第四节 永不停休的新章
附录
参加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建设的单位
参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协作、支援、配合单位
桥墩开工及完成时间
南京长江大桥大事记
后记
第一章 群英汇宁
第一节 武汉三大桥会议
第二节 赴苏联寻求帮助
第三节 基于国情的设计
第四节 宝塔桥的重生史
第二章 自主创新
第一节 大桥底下的试验墩
第二节 江底的沉井大佛
第三章 困难与险情
第一节 两停两复的波折
第二节 险些夭折的3号墩
第三节 勇闯“生命禁区”的潜水员
第四节 誓与沉井共存亡的建设者
第四章 天堑变通途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支援大桥建设
第二节 桥头堡设计和施工
第三节 铁路桥首建通车
第四节 公路桥建成通车
第五章 巍巍丰碑
第一节 祖国风光的画廊
第二节 古城上方的彩练
第三节 大国工匠的技艺
第六章 心中圣地
第一节 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
第二节 现代文艺样式的红角儿
第三节 激情年代的集体记忆
第四节 永不停休的新章
附录
参加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建设的单位
参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协作、支援、配合单位
桥墩开工及完成时间
南京长江大桥大事记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