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封面

作者:吴晓明,姜佑福等著

页数:458页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32555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进行了详细地梳理, 追本溯源、细致分析, 并对存在论各流派和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和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时代感。

作者简介

担任职务: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前任院长   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等。   个人简介:   江苏江阴人,1957年7月出生于上海市。   恢复高考后首届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2年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后,又师从胡曲园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人文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哲学和比较哲学。   目前特别致力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和本体论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学术价值在于:作为第一部从存在论根基上全面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成果的专门著作,既有利于深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深入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性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还有利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摆脱长期以来追随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亦步亦趋的“学徒状态”,不仅从低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各种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近代解读中摆脱出来,也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局限中摆脱出来,“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既深入把握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同时积极开展对中国经验、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的理论研究。

目录

绪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初始定向

第一章 卢卡奇存在论的早期定向与晚年转向
第一节 《历史与阶级意识》与卢卡奇的早期存在论定向
第二节 卢卡奇晚年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的努力与局限

第二章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基础
第一节 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革命的辩证法”在马克思哲学基础中的恢复
第三节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黑格尔主义定向

第三章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存在论视域
第一节 葛兰西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阐述
第二节 葛兰西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
第四节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存在论立场

第四章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第一节 现代性与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第五章 马尔库塞通向“具体哲学”之路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
第一节 马尔库塞的哲学定向:具体哲学
第二节 通向具体哲学的旅程
第三节 马尔库塞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第六章 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性质
第一节 萨特与所谓“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现象学—存在主义的基本建制
第三节 辩证理性批判的存在论性质

第七章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独特阐释及其存在论取向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理论的反人道主义”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多重特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三节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第四节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诸多阐释的存在论取向

第八章 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定位及其存在论遮蔽
第一节 马克思思想的“非本体论”性质
第二节 辩证法与实践的中介性
第三节 马克思的认识论概念
第四节 总体性的考察

第九章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存在论意蕴
第一节 后形而上学视域中的交往理性
第二节 交往理性: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性基础
第三节 生活世界及其殖民化:当代社会的“病理学”分析
第四节 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剖析
……

第十章 柯亨的历史哲学及其存在论视域分析
第十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
第十二章 后马克思主义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

节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因此,卢卡奇在这一点上对现代性的分析批判(强调和发挥)乃是意义重大的;而此等意义之揭示又恰好呈现出马克思的天才。因为马克思甚至在现代性生产的第一个阶段——即机器生产的阶段——就已经牢牢地把握住了现代性的物化本质,也就是说,理解了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这一现代过程之不断开展的主导原则。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大工业的原则是,首先不管人的手怎样,把每一个生产过程本身分解成各个构成要素。从而创立了工艺学这门完全现代的科学。社会生产过程的五光十色的、似无联系的和已经固定化的形态,分解成为自然科学的自觉按计划的和为取得预期有用效果而系统分类的应用。”也就是说,大机器生产的前提,乃是人手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或者换句话说,是人手的分析理性化或形而上学化。不仅如此,更加重要的是,马克思由此而把这一抽象化过程把握为现代性的普遍本质,即现代生活的普遍命运。因此,虽说马克思当时还无缘遭遇泰罗制,但这一进程的基本原理已经从根本上被讲述出来了。现代性生产的第二个决定性步骤(它被德鲁克称为“生产力革命”),即泰罗制,事实上意味着现代性在生产领域中的进一步开展,意味着人的整个操作行为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而这一分析理性化的过程引导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应用,从而管理学这门完全现代的科学乃是以泰罗制作为开端标志的。卢卡奇十分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发展及其本质上的现代性特征,所以他说:“随着劳动过程的现代‘心理’分析(泰罗制),这种合理的机械化一直推行到工人的‘灵魂’里;甚至他的心理特性也同他的整个人格相分离,同这种人格相对立地被客体化,以便能够被结合到合理的专门系统里去,并在这里归入计算的概念。”  至于现代性生产的第三个决定性步骤,即人脑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它的标志物是计算机,它意味着计算机科学的逻辑学应用,在1923年显然还不会出现在卢卡奇的视野中,所以他把泰罗制看成是现代性生产的最高阶段,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但是,根据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也许他不至于误解了计算机的现代性本质;反之,他倒应当在这一标志物中看到现代性扩展形式的最高阶段,即合理机械化的和可计算性的原则表现为具有逻辑普遍性的数字化和符号化。然而,这一本质在今天却被巨大的计算机奇迹所遮蔽,使得人们几乎完全沉溺于对这一本质的无批判的实证主义(也许应当更恰当地称之为“计算机拜物教”)之中;以至于像麦克卢汉这样的思想家也寄希望于电子信息时代的“地球村”神话了。然而,所有这三个阶段或步骤,乃是现代性本质在生产领域中的渐次开展——这一开展是分析理性化的增强,是科学的生产性应用的深入;无论它是自然科学的工艺学应用,还是行为科学的管理学应用,抑或是计算机科学的逻辑学应用,都应合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现代自然科学之本质性的基本判断(只是现在看来不止于自然科学,而应当是全部知性科学):它“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人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  比较起其他的一些批判家来说,卢卡奇对现代性之分析的优越性在于,他精通近代哲学并且大体上领会了这一哲学的基本性质。因此,在《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他深得要领地谈到了“近代理性主义形式体系”及其矛盾,并且把这一体系及其矛盾同整个现代性生产的本质理解为内在同一的。他说:“这儿表现出来的近代理性主义形式体系的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隐藏在它们的主体和客体概念中的问题的错综复杂和模棱两可,它们的作为由‘我们’创造的体系的本质和它们的与人异在的、与人疏远的宿命论必然性之间的矛盾,这一切无非是对近代社会状况所作的逻辑的、系统的阐述而已。”这确实是一种颇为深刻的见地,由此卢卡奇不仅谈到了“敌视生活的存在机械论”和“与生活格格不入的科学形式主义”,而且谈到了作为一种形式体系的理性主义或“理性的形式主义的认识方式”,如何不可避免地与非理性原则形影相随,如何不可避免地把人的存在的最终问题禁锢在知性所不可把握的非理性之中。于是我们看到,卢卡奇在这篇论文的第二章中饶有趣味并且卓有见地地阐述了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这种性质如何逗留于并且呈现着现代性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5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