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图说

封面

作者:王小冬著

页数:244页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122544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 分别对新疆传统村落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进行分析, 讲述当地传统村落景观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并辅以大量的手绘风景画、实景照片描述新疆传统村落景观发展, 最后论及新疆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创新、政策与经济、生态与美育的积极价值导向。

作者简介

王小冬,男,1982年生,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文化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学研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文化史与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 先后于《中国艺术》、《西北美术》、《中外景观》、《现代园林》、《设计》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与作品40余篇,其中7篇被CSCCI、EI、CPCI等核心库检索;出版著作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持《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书特色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始逐渐由过去单一层面向多维视角转变,从单一学科逐渐发展到多学科综合分析,这种转变是学术界研究该问题的总体态势。本研究从长治久安视域考察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整治,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动态,通过对新疆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深入剖析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在劳作模式、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变迁。以新疆传统村落实际发展诉求为落脚点,以乡村景观发展问题为导向,以村民自建为主体,村民全程参与为要求,推行“微介入,低成本,高质量”方法,充分尊重自然、人文环境及乡村发展脉络及特征,梳理资源禀赋,针对稳定与发展问题,推动新疆传统村落走有序、渐进、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构符合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整治设计出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新模式。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新疆的历史文化与人居遗产
第一节 新疆的历史文化
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新疆各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
三、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新疆的传统人居文化遗产
一、尼雅遗址
二、楼兰古城
三、交河故城
四、高昌故城
五、北庭故城
第三节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一、新疆传统村落地理分布与类型分析
二、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满意度调研方法与数据获取
三、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满意度调研结果分析
第二章 影响新疆传统村落景观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疆传统村落的影响
一、地形因素
二、气候因素
三、水文因素
四、土壤因素
五、植被因素
第二节 社会人文因素对新疆传统村落的影响
一、基本需求
二、精神需求
三、文化需求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对新疆传统村落的影响
一、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生产方式变迁
二、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文化变迁
第四节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诸因素分析
一、景观格局
二、村落肌理
三、建筑形态
四、景观材质
第三章 新疆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文化特性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新疆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因地制宜特征
一、因地制宜之选择性
二、因地制宜之改造性
三、因地制宜之适应性
第二节 新疆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因时制宜特征
一、因时制宜之天时合宜
二、因时制宜之季候相宜
第三节 新疆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场所精神特征
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二、就地取材的特征
三、艺术审美的特征
第四节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历史传承价值
二、生态经济价值
三、大众美育价值
第四章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整治设计模型建构与实践
第一节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整治设计模型的理论基础
一、“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二、“场所精神”理论
三、“金字塔”审美思维模式
第二节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整治设计模型的建构前提
一、宅形文化
二、营造技艺
三、营造材料
第三节 新疆传统村落景观整治设计模型的实施方略
一、夯实调研基础
二、坚持“两观三性”原则
三、制定整治策略
四、创新实施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疆传统村落景观图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5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