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天南地北厦大人

封面

作者:邱伟杰主编

页数:414页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15809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天南地北厦大人”68篇专栏文章的结集出版, 集中介绍了厦门大学的代表性校友。内容包括: 一位投身教育事业的厦大才女 ; 海峡心, 两岸情等。

本书特色

在厦大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培养了40多万名优秀校友,涌现出一大批学术精英、兴业英才、社会栋梁。厦大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深深镌刻在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如今他们虽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无论何时何地,厦大都是他们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本书为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天南地北厦大人”专栏文章的结集出版,集中介绍了厦门大学的部分代表性校友以及他们精彩的厦大故事。

目录

陈碧玉:一位投身教育事业的厦大才女

纪华盛:弱冠师恩自难忘,耄耋倾囊爱无疆

张克辉:海峡心,两岸情

谭一文:扎根新疆六十载 不忘初心莫言悔

吴新涛:业精至通有专攻,立德树人青胜蓝

何灿濂:秉赤子心,念家国情

林卫国:南鸟北巢 赤子热忱

陈宜瑜:献身科学的淡泊人生

梁俊祥:拳拳赤子心悠悠归侨情

郭南昌:承中医绝学,以丹心济世

孙立川:徜徉文学海洋,传递阅读快乐

张绳华: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动实践

李大清:乡音难改,游子情深

吴两同:为政以德,正己修身

陈抗:鹭岛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陈少华、赵清华:矢志笃行,在世界舞台上挥斥方遒

吴国培:感恩母校,报效祖国

叶文振:为女性发展贡献男性力量

孙勇奎:跨界不设限的“多面手”科学家

陈纯:顶天立地,学为民用

万建华:传奇转身看今朝,底色未改话浮沉

谢维和:学以为己,倾心教育数十载

刘宏:游走东西的学术旅人

傅志东:志存高远,无问西东

叶思宇: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践行者

何平:勇逐科学梦的厦大人

高龙:云岭之南办学人

洪明辉:用激光燃烧的激情点亮光电工程变革

王春生:从厦大走出的“深海探秘勇士”

蓝伟光:水质净化的“膜法师”

潘克厚:海洋与厦大,都是我的人生印记

宋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民族文化精准扶贫

李强胜:确守初衷谱华章 学道育心着深意

徐长青:读无字天书,行有为之事

曾通:讲信修睦逐创业之梦,倾力为公扬嘉庚精神

郑晓君:把握人生的黄金切割点

董大胜:做一位有原则的审计人

陈王:自强不息,心系桑梓

左敏:传承厦大血脉的“担当者”

林冰:多重身份叠加下的知性才女

单祥双:漫漫创业路,浓浓反哺情

林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战略家”

商家轩:“自强不息”正当年

周振:南粤工匠,中国质谱行业的开拓者

林涌:感恩厦大给我无限可能

崔维星:爱拼敢闯,厚积薄发的快递人

林海川:不忘初心不辍耕耘,缔造民营化工商业王国

李式耀:谱写时代乐章,把福建唱给世界听

于树军:诚意正心,知行合一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炼”

陈东有:不断跨界的挑战人生

张德祥:做一个“坚持、严谨、有追求、有境界”的教育家

陈玮:自强信念、至善目光的人生投资

卢大晶:缘聚厦大,逐梦沙泉

郭俊秀:法学研究者到法律实践者的嬗变

张浩:改变传统教育的梦想家和践行者

侯斌:人生不设限,做自己的冠军

赛迪艾合麦·提亚尔麦麦提:一位扎根南疆大地的“辣椒书记”

林风杰:心怀有“嘉”返璞归真

阿莉雅·巨艾提:我在新疆支教

Mohit:厦大成就我的“白衣梦”

谢广汉:用兴趣与热爱,赋值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王光文:止于至善的“钢铁人”

曾志龙:奔跑在“一带一路”上的企业家

孙涛:两年扶贫路拳拳驻村情

许伟、张曼:带着汉语走进非洲

陈瑞祥:“钟”情一生,做时光的修复者

柯希平:造商海传奇,扬慈善之道

余施淑好:育慈善之种,修福慧双馨

节选

陈碧玉:一位投身教育事业的厦大才女人物名片:陈碧玉,福建泉州人,1920年生,父陈仲瑾系泉州著名士绅。陈碧玉194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曾任萨本栋校长助教,承父志长期从事中等教育,曾任泉州西隅中学、厦门女子中学、厦门二中等校校长达二十年,桃李满天下。1976年自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上退休后,在厦门二中发起外语教育改革,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创始人。她提倡外语人才培养要文理并重,为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文理兼备的人才。她早年就读于泉州培英女子中学,受长兄(陈泗传,厦门大学化学系1937届)熏陶,她崇拜居里夫人,向往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然而,命运之舟却令她成为一位拥有“居里夫人梦”的教育家,常以居里夫人为榜样教育学生和下一代。她笑道:“我到处去讲这位居里夫人,可是我自己却做不成科学家!”她开辟了外语人才培养的新天地,成为厦门教育界的“一姐”。她叫陈碧玉,一位值得敬佩的女校长,一位令人引以为豪的厦大人。父兄的熏陶令她走上教育之路热爱科学的陈碧玉却走入教育学界并非偶然。陈碧玉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二十四岁乡试中举,在当时泉州的读书人中并不多见。父亲思想进步,是泉州响应并发动辛亥革命的主要骨干。“愤民智之庸愚,萌民主之思想”,他重视教育,与同仁合作开办西隅学堂,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父亲为打理西隅学堂、扩办西隅师范四处奔走,竭尽全力,为各地输送了无数人才,并推动着海外的华文教学。耳濡目染,父亲的建树激发了陈碧玉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那个时势动荡的年代,西隅师范不幸停办,但陈老先生矢志不改,多方募集资金创办西隅中学。1949年,在泉州培英母校任教的陈碧玉受命出任西隅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她学着母亲,拿出自己的积蓄垫付学校的办学经费,努力经营西隅中学。陈碧玉的父母和她文理兼备、博闻广识的哥哥,引导着她逐步走上了“兴学明志”的教育之路。莘莘学子杏坛耕耘1938年,陈碧玉考入厦大,自此与厦大结缘,而这缘分也是千回百转而至的。此前,学业出类拔萃的她曾被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分别录取,却因家中拮据或学校草创条件简陋而放弃就读,留任培英女中附属小学的教师。那么,她后来又是如何进入厦门大学就读的呢?当时正值抗战时期,厦门危急,厦大内迁至长汀。说来也巧,陈碧玉的哥哥有个叫蔡启瑞的同学,毕业后在厦大当助教,回乡结婚后返校时借住泉州陈家。陈碧玉听从了哥哥的建议,随蔡启瑞一家到长汀参加全国高考,如愿考上了厦大数理系,有幸师从萨本栋校长攻读微积分教程。1942年,她自厦大毕业,回泉州培英女子中学教数理,其教育人生从此启程。一年后,萨本栋先生邀请她回厦大任数理系助教,与厦大再续前缘。1945年,陈碧玉与厦大化学系助教李法西成婚。婚后因校方规定夫妻不能同校,陈碧玉离开了厦大。她先后在永安中学、长汀中学、南京东方中学、国立海疆专科学校和泉州培英女子中学任教,直到1949年出任父亲所办泉州西隅中学的首任校长。而在此期间,李法西经卢嘉锡先生推荐赴美深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法西放弃博士学位回到了厦大,在化学系任副教授。陈碧玉随夫君来到厦门,在卢嘉锡先生创办的厦大校友中学任教,从此与厦门的教育事业和美丽的鼓浪屿结下了一生的情缘,在厦门近半个世纪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1951年秋季,她奉调任厦门女子中学教导主任,翌年,身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她受省政府主席任命出任该校校长。1959年,厦门女子中学并入厦门二中,陈碧玉出任二中校长。自1950年至1970年,陈碧玉辛勤耕耘鼓浪屿中等教育凡二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为鼓浪屿乃至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独辟蹊径 创外语人才培养新篇章“文革”中,陈碧玉下放永定,1972年奉调回厦门任市教育局副局长直至1976年卸任。虽然离开领导岗位,但年近六旬的她退而不休。面对“文革”后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人才需求,陈碧玉深入厦门二中开办英语试点班,着手外语教学改革试验,探讨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P1-3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天南地北厦大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