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跨学科视野下的人类学习行为及其评价

封面

作者:齐宇歆著

页数:283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82082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神经突触、认知编码 (特别是语义网络) 、符号 (文字) 文化传播、知识活学活用 (知识迁移) 、真实问题解决、学习与人的生存和健康人格形成等方面探讨了人类学习行为的发生机制, 论述了知识的“三要素”、生命价值与领域专家的形成特点, 并分别从词源学视角解读了“evaluation”、“assessment”、“appraisal”三种不同功能的评价理念, 分析了CTT (经典测试理论) 、IRT (项目反应理论) 和CDT (认知诊断理论) 三种学习测量理论的假设、模型、参数、实施过程、要点和注意事项, 著述最后以对我国和东南亚其它国家、地区影响甚广的“学力 (学问深浅) ”为线索, 辩证地剖析了实用主义、科学工具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哲学思潮的优劣所在, 充分肯定了自然人文主义哲学主张的存在合理性与学习素养学习评价模式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简介

  齐宇歆,湖南长沙人,1964年生,1986年和1989年分别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国防科技大学硕士毕业,曾任长沙某机电研究所副所长、中科软件湖南公司技术总监和长沙一中华夏学校常务副校长等职。2005年9月被引进至闽南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9年评聘为副教授,2010-201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为基于PISA的学习评价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曾在《中国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现代教育技术》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学习行为概述
第一节 人类在进化中学会了学习
第二节 “学习”的定义及其内涵解读
第三节 人类学习行为的研究史
第四节 人类学习行为的逻辑构成

第二章 学习与神经元的生化活动
第一节 突触与记忆的形成
第二节 神经冲动及其传递的调节
第三节 记忆的形成及其水平度量

第三章 认知对象的心理表征
第一节 意识、注意参与下的感知觉
第二节 表象的形成
第三节 概念的出现
第四节 表示判断的命题
第五节 线性排序
第六节 综合性的图式

第四章 以符号为媒介的人际互动
第一节 人类信息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信息传播中的符号
第三节 社会信息互动中的象征符
第四节 符号信息的人际传播
第五节 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学习中的问题解决
第一节 问题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定义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第五节 复杂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

第六章 多层次立体语义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 双重编码理论
第二节 特征比较模型
第三节 多层次、多维度语义网络模型
第四节 语义网络节点的激活与扩散

第七章 知识迁移
第一节 “迁移”概述
第二节 对迁移内涵的历史探寻
第三节 现代知识迁移理论
第四节 迁移的本质与迁移习得的有利条件

第八章 学习与生存、人格臻善
第一节 生存与学习
第二节 人性中的学习需要
第三节 人类学习中的情感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第五节 学习者的社会化
第六节 学习者的个陛化与现代人格形成

第九章 知识的本质与分类习得
第一节 知识的本质
第二节 知识的分类
第三节 各种知识习得的特点
第四节 从知识到专长

第十章 当代学习评价理念的成因探微
第一节 评价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评价”的词源学分析与定义
第三节 评价中的知识观
第四节 当代评价模式的形成
第五节 评价与测量

第十一章 当代学习测量理论
第一节 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及误差分析
第二节 学习测量的分类
第三节 传统的经典测试理论
第四节 计算机环境下的项目反应理论
第五节 智能环境下的认知诊断理论

第十二章 从学力观哲学思潮嬗变看未来学习评价
第一节 “学力”的概念及其历史由来
第二节 学力评价理念变迁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对学力观中几种哲学思潮的理性质问
第四节 信息化2.0时代学习评价的基本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跨学科视野下的人类学习行为及其评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