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破解人生的Z个困惑同佛陀谈心II

封面

作者:李煜觉

页数:222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18897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李煜觉,国学大师,现任大学客座教
授。研究佛学、国学、儒学多年。曾师从
佛学泰斗释正严之师,潜心研究佛教文化
与人文文化,致力于传达佛家精神,帮助
人们解除心灵困惑。
李煜觉并未入佛门,反而把佛家精神
融会贯通,融入国学、儒家的部分学术,
将佛的精髓以简单易懂的道理传达给世

本书特色

 无论是为了生活的舒适还是身体的健康,我们都应该克服面临的诸多疑虑与困惑。
  正如人们常说的: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拥有了适当的武器,就能把困惑统统
  消除。而这件武器,可能就是心理学。
    有了它的帮助,一切困难都变得容易起来。
    因为,你会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节选

nbsp;   言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佛祖面前,抱怨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困惑。‘‘从小
  到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达不到我想要的结果。佛祖,我请求你改变我的命
  运。”年轻人跪下请求道。
    “你想我怎样改变你的命运呢?”佛祖笑着问年轻人。
    “您看,”年轻人摊开自己的手,“我手上的生命线那么曲折,一定是这
个原因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失败和困惑,如果您改变我的生命线,我的命运应
该就能改变了。”
    “好的,你照我的样子来做。”说着,佛祖伸出左手,举向天空,然后逐
渐握拳。年轻人也跟着把手举了起来。
    “拳头握紧了吗?”佛祖问道。年轻人点了点头。
    “那么,你现在告诉我,你的命运线在哪里?”
    “……”年轻人沉思了片刻,回答道,“在自己手里。”
    人生来就是带着问题和困惑的,只要我们还活着,任何人都逃脱不了。
    有人觉得,造成这些困惑的是外界的环境不够好。不可否认,这其中的
确有环境的因素,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心理问题所造成
的。例如性格的古怪、情绪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周围环境
对我们的评价。根据德国心理研究中心(GPSC)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受调查
的2000名有效个体样本中,79%的人所遇到的工作、家庭上的困惑源自于其
心理上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这79%的人能将心理素质调节好,他们的生
活便少了许多困惑。
    除了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心理产生的问题,有时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
身体机能。医学已经证明,诸如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诸多重大疾病
 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心理的不健康。长期的压抑、情感得不到宣泄,会
使身体产生不利的激素,导致人体机能发生紊乱,增大疾病发生的可能。这
便是中医理论所说的“内伤七情”。
    因此,无论是为了生活的舒适还是身体的健康,我们都应该克服面临的
诸多疑虑与困惑。正如佛祖说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拥有了适当
的武器,就能把困惑统统消除。而这件武器,就是可以帮我们弱化甚至消除
内心不良情绪体验的心理学。
    本书归纳了数十种常见的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惑,内容涵盖工作、社
交、情感、财富以及家庭生活,从现实病例入手,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
简便适用的测试、建议,希望可以为诸位朋友破解自身可能经历的类似困
惑.提供最贴心的指导和帮助。

认清你对自我的态度
    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肯定,但是你必须先客观地认识你
自己。
    一生中,每个人随时可能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亲人、朋友或者陌生
人,他们随口的话语或无心的动作,就打乱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于是,我
们感到愧疚,总是担心达不到他人的要求,我们自卑、难过,有负罪感,还
可能压抑自己。这些情绪最终导致我们摧毁自己的社交生活,感到孤独、情
感受挫、事业飘摇……
    小琴看起来很活泼,也很外向。找到我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她居然是
社交生活出现了问题。她一开始就无不自豪地说自己是在校的硕士生,并且
是班上最年轻的一个女硕士。据她描述,她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同时也是
家长心目中值得骄傲的女儿,这些都是因为她学习成绩优秀。
    但是她自己也困惑,从小学到现在,居然没有一个值得推心置腹的好朋
友,就算曾经有过比较亲近的朋友,关系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同学眼中的
她可能比较“孤傲”,所以长期以来她都感到很孤独,就算和同学、朋友在
一起,也觉得自己是被孤立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所以
忽略这种缺乏社交的生活。
    半年前,年纪不小的她,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她很主动地表示出了自己
的好感,对方也接纳了她。没想到,他们相处不到1个月,对方就提出了分
 手,而且根本就没有原因。小琴感到非常难过,在宿舍里不吃不喝昏睡了1
周。经历这件事后,小琴长时间陷入自责的情绪中,认为自己没有魅力,是
个不受人喜欢的人,于是连课都不去上,不敢面对其他人,连父母都不想
见。怀疑自己心理出了问题的小琴,无奈找到了我,想弄明白究竟问题出在
哪里。
    “以前有个同宿舍的女生,关系跟我很好,但是不到一学期下来,她就
提出不愿意和我继续做好朋友了,她说:‘跟你在一起,我感到很有压力。…
    “你认为她说的跟你在一起有压力,确切是指什么?”
    “可能我太优秀了,她嫉妒我吧。”小琴感到自己很无辜。
    “你身边没有朋友,都是因为他们嫉妒你?”
    “可能是吧,因为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会有很多地方觉得不满意,
于是就说出来,希望他们改进,成为像我一样上进的人。比如,以前一个朋
友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她就会逃课,让我帮她在老师面前打掩护。次数多
了我就批评她,认为这样下去对她不好。我也是为了她好,可后来她就不怎
么和我来往了。”
    “那你认为你前男朋友也有类似这样‘不上进’的行为吗?”
    “基本没有,他和我一样学习很优秀,还在准备考GRE,我们每天一起
上自习,都很用功。”
    “难道他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对了,他个人卫生习惯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他总是不勤换洗衣服,我
发现他衣服领子脏了,就马上叫他去换,要不我觉得很生气。但是似乎他也
十分不情愿,为了这样的小事情,我们没少发生口角。”小琴一脸的委屈。
    “那你自己失恋以后,有没有跟家人说起过这事?”
    “没有,家里人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从不过问我的个人生活,我身边
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怕别人看我的笑话,但是我真的就那么差劲吗?”谈
话到这里,我已经清楚了,她在社交生活中自我认知的失调,才是她社交生
活出现问题的根源。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及外界关系的认识。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
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条件和能力的比较而实现的。自我认知失调,就会对自己
评价不客观,造成个人社交的问题,不被别人接纳,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
卑、嫉妒等情绪,
    小琴在社交生活中,总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人,认为他们不符合
规范,于是生硬地指出对方的缺点。虽说小琴的初衷是好的,并无恶意,但
是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是肯定不会为别人所接受的。很明显,小琴的问题
出在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技巧上,而她却怪罪他人是“嫉妒”自己,从心
理学角度解释,人性固有的“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引导小琴将问题推
卸给他人,否定自己的错误。
    忽视问题关键的小琴,在遭受到失恋的挫折后,又陷入了自我否定的自
闭情绪中,这其实跟她平时缺乏良好的人际社交环境有很大关系,遇到问
题,难以宣泄和排遣。此外,作为独生子女的小琴,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
思考方式,加上父母只注意她的学习成绩,从不关心她的精神需要和社交生
活,这也加剧了小琴在社交中的自我认知失调,过于主观,不能以平和、包
容的心态来接纳他人。
    也许有人认为,小琴出现问题是因为失恋,但是从实质上来说,失恋只
是外在激化了小琴的社交问题,而根源在于小琴缺乏与人打交道的基本经
验,就算不失恋,长期缺乏社交生活的小琴,迟早会出问题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破解人生的Z个困惑同佛陀谈心II》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