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亚南全集》编纂委员会
页数:499页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15803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王亚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但由于写作时间比较久远, 故人名地名等的译法存大不少差错。为此, 在编纂过程中, 编委会参考了大量资料, 在尊重原著的情况下, 整理了人名译名对照表供大家参考。主要内容包括: 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绪论 ; 政治经济学前史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史研究绪论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史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与政治经济学史的观点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史的功能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普行于经济思想史上的两种不健全认识
第二节 现代经济学说之特质的把握
第三节 表现在经济学说发展过程中的倾向与规律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方法问题
第一节 体系问题
第二节 派属问题
第三节 学说的焦点或核心问题
第二篇 政治经济学前史
第一章 古代希腊社会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第四节 色诺芬的经济政策观
第二章 古代罗马社会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哲学者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农学者的经济思想
第四节 法学者的经济思想
第三章 中世社会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论利息
第三节 论正价
第四节 论商业
第四章 近代社会初期的重商主义思想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意义及其中心思想
第三节 各国重商实际之比较观察
第四节 各国重商主义者之文献与学说
……
第三篇 说明的经济理论体系
第四篇 辩护的经济理论体系
第五篇 批判的经济理论体系
第六篇 当代三大经济思潮
节选
《第五卷/王亚南全集》:重农学说之尊重农业,那是我们在前面反复讲明过了的。但这种学说对于农业之差别观,我们却未提到。重农学派对于农业,只重大农,不重小农,只重富农,不重贫农;不但如此,他们甚且主张牺牲小农贫农,来成全大农富农。单就这点而论,所谓“重农主义”这语辞,就不免要减少几分妥当性,而当改称为“大农主义”或“富农主义”了。重农学派之尊重大农,那有几种理由。第一,法国当时的农村状况,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过了。以没有居室,没有家具的农民,在没有施过肥料的土地上,使用瘦弱的牲畜和破旧的木犁,那种收获所得,当然是有限极了;同时,第二,海峡对岸的英国,那里早就是行着大的富农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合理化,其结果,英国社会富庶而繁荣,那与当时法国的贫乏和衰萎状态,恰好是一个对照;重农学者魁奈把这两国的实况比较观察起来。于是,第三,归结到他的纯收益理论上面来了。在他看来,小农除了生存手段所必需之外,差不多得不到任何生产品或纯收益。有时,甚且难说定他们的收获,能够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重农学派之尊重农业,那是因为农业能产生纯生产物或纯收益,小农既然除生产手段必需以外,得不到何等生产品或纯收入,那就同不生产的商人工匠没有区别了;如果有时竟至不能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那更连商人工匠都不如,所以,他们主张以大的富农经济,来代替小农经济。为什么大农经济就能生产纯收益呢?依魁奈及他这一派的意见,要提高农村经济的生产率,必须采取每年耕种制(按法国当时大抵为三年耕种制,即每三年休耕一年),改良牲畜的房舍,增进牲畜的营养,发展农耕技术,广施有效肥料。这种种,都非投下巨额的资本不可,换言之,都非富农不能办到。杜尔阁在其《富之形成及其分配之考察》中说:“人们就是以自己的手耕作土地,在收获之前,有播种的必要,到收获之后,又有生活之必要。土地的耕作,越是完全,而且越繁荣的时候,这房屋的费用就越发多。贮藏家具、农具,并饲养家畜的生产物的房屋,也有建立的必要;因事业之规模,有支付工资于多数的人们,使他们的生活有维持到收获之必要。”所以,“我们能获得大的报酬,能由土地产出许多收入,不外是依赖很大的预垫费(Avances)”。这所谓“预垫费”,就是资本。在他们看来:土地上的生产物,是与投在土地上的资本为比例。支付愈小,人民和土地所提供国家的利益也愈小,即是说:投资总额愈小,则消耗在生产品单位里面的成本费总额愈大。所以魁奈在其《农夫论》中说:“大的农企业与小的农企业比较时,大的农企业的成本费和修理费要少多了,支付更低,纯收益的数量也要比较更大。”波多僧正在其《农业哲学》中,更从技术及其他的见地,来发挥这个道理。他以为:设有孤立的小农100人,各自独立经营农业,其所产出的农产物,只勉能维持110人的生活,即,极其限,能获有养活10人的剩余罢了。设同一面积,由大农制50人的劳动经营,则可生产养活200人的生产物。这原因,就因小农每日躬亲耕作,没有使其天赋理性活动的余地,没有功夫讲求技术改良;而在一人指导许多农业劳动者的大农经营的场合,指导者有专门讲究技术改良的余暇,并得以精巧机械来替代简单农具,两相比较起来,大农的生产力是要大多了。生产力增加,收获量亦按比例增加;所以由小农经营,虽不过生产养活十人的剩余或纯收益,由大农经营,却可产生养活150人的剩余或纯收益。总之,要想土地产生多量纯收益,就要采行大农的经营,换言之,就是要使土地资本化。所以,重农学派所谓“富国兼且富民的农业”,那是指着资本主义的农业;所谓“富之唯一源泉的土地”,那是指着资本化了的土地;而他们主张的这种大农经济政策,亦就是资本主义的农业政策了。然则这种政策将怎样施展呢?很明白的,那是要大批的资本由都市移向农村。而资本肯向农村移动,那至少要做到以下几层:第一,在都市方面,要废除商工业的种种特权,否则,资本一定会贪图这些特权的保育,而不肯向农村移动;第二,即令都市特权废除了,如其农村方面残留一些封建的束缚,并且,土地又散布在一些小自耕农、半佃农、小佃农手里,那资本也一定无从移到农村。所以在重农学派看来,这里一定要推行一种土地改良,一方面,使采邑领主的贡税,代以地主与佃户之间的自由契约,同时,使那些小自耕农、半佃农、小佃农,都无产阶级化,都变为无所有的农村雇工,这样,富农乃得向大地主租好巨块的土地,雇佣那些农村雇工,而开始其大农业经营。然而,做到了上面这两层,还不够鼓舞富农向农村投下资本,此外,更当解除一向加在农业上的种种负担与束缚,且反过来,予富农以各种可能的方便,即保障他们的资本,使他们豁免个人的义务和土地税等等。……















